||
针刺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节作用
针灸是一种替代疗法,已被证明能诱导大脑自噬。一项研究发现,针灸通过上调自噬途径改善学习和记忆,保护脑细胞。另一项研究发现,针灸促进了导致帕金森病的大脑蛋白质的“自噬清除”。耳针是将针头插入耳朵的一种疗法。耳针比常规针灸更有效。
针灸医学的目标是受过西方训练的医生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西方对神经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理解被用来解释针灸的效果。该杂志使用“西医针灸”一词,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发表的文章,以这种西方的方法。然而,传统针灸(临床和理论)的循证文章将被考虑。编辑委员会欢迎科学报告、系统和一般性评论、审计、案例报告、描述性和教育性论文以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针灸历来是通过机械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治疗疾病的。尽管它的疗效已被充分证明,但其生物学基础基本上仍然难以捉摸。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和自噬可能在针灸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Luo等人在PubMed、Embase、科学网和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上进行了检索,旨在寻找针灸与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潜在关系。为给读者提供客观依据,该文对40项相关研究在设计方法、穴位选择、针刺干预措施、相关疾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这些结果表明,针刺在动物模型中具有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潜在作用,提示它是针刺治疗维持生理稳态的候选机制。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替代医学的主要形式。该疗法通过刺激人体内的某些穴位来激活经络,调节脏腑和气血的功能。针灸有许多种类,如手针(MA)、电针(EA)、激光针和穴位注射,结果证明是相对安全的,不良反应很少。
凋亡和自噬是控制细胞存活或死亡的两个重要细胞过程,也被认为是对病原体和其他免疫刺激的一种平衡反应,在维持生理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凋亡和自噬相关机制在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癌症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临床上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控缺乏有效、安全的方法。
长期以来,针灸治疗神经损伤等疾病已被广泛研究。针刺可以调节导致兴奋毒性、氧化应激、炎症和神经元死亡和存活的多个分子和信号通路,并促进缺血损伤后的神经发生、血管生成和神经可塑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医学疾病的机制与细胞凋亡和自噬具有高度的重叠性,这可能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到目前为止,关于针刺与细胞凋亡和自噬之间的潜在关系还没有综述。本文就针刺疗法的设计方法、穴位选择、针刺干预措施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探讨针刺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具体机制和客观依据。
针刺促进小鼠脑易聚集蛋白mTOR非依赖性自噬清除
针灸在历史上被用来治疗医学疾病,用细针机械地刺激特定的穴位。尽管其疗效已被充分证明,但其生物学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难以捉摸。机械刺激阳陵泉穴(GB34)可促进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脑黑质致密部(SNpc)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自噬清除。我们发现蛋白清除源于自噬溶酶体途径(ALP)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非依赖途径靶点的激活。在PD小鼠行为学水平上观察到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改善。而针刺和雷帕霉素(一种化学mTOR抑制剂)在PD小鼠模型中显示出相当的α-syn清除率和治疗效果,后者采用明显不同的mTOR依赖性自噬诱导过程。由于这一根本性的差异,针灸可能会规避雷帕霉素治疗的不利影响。新发现的针刺与自噬之间的联系不仅为理解针刺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且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6 0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