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有关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课题

已有 1697 次阅读 2021-3-15 06:03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有关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课题

情志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而常伴有的焦虑抑郁等情志症状亦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持续或者反复发作的功能性肠病,其主要表现为腹部的疼痛、不适或胀满和排便习惯、性状的改变[1]。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较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北美州发病率为12%,南美洲发病率为21%,东南亚发病率为7%[2]。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的女性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约是男性的1.5-2倍,而亚洲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2]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其中情志因素是其重要诱因。有证据表明,因受虐而产生心理创伤的的儿童及成年人有明显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倾向[3]。Drossman DA[4]等亦发现许多肠易激综合征女性患者曾受到言语、性、身体的虐待。Tillisch K[5]等对结肠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大脑的情感唤醒区域及内源性疼痛调节区域多被激活。不仅如此,Surdea-Blaga[6]等发现外界压力可以加重三分之一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及腹胀症状。一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过分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放大患者的胃肠道症状[7]。可见,情志因素不仅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还可加重、放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除了最主要的胃肠道症状外,焦虑抑郁等伴随症状亦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Kabra N[8]等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为37.1%,焦虑症的发病率为31.4%。Roohafza H[9]等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做比较,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重于健康人,且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焦虑抑郁症状最为严重。Grzesiak M[10]等评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症发病率,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症患病率明显高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7% vs. 30%)。这说明相较于其他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伴随的情志症状可能具有特殊性。

(2)从“脑-肠-菌群”轴理论着手,探索肠易激综合征与焦虑抑郁的共病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脑-肠-菌群”轴是对“脑-肠轴”理论的延伸与深化,既体现了胃肠道和大脑间的相互作用,又肯定了肠道菌群在“脑-肠轴”中的核心地位。“脑-肠-菌群”一般包括:从脑到肠的4条下行通路[11]:①交感神经传出神经,②副交感传出神经,③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④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和从肠到脑的4条上行通路:①菌群代谢产物[12];②菌群-免疫通路[13];③菌群-内分泌通路[14];④菌群-神经通路[1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继发焦虑抑郁可能是通过“脑-肠-菌群”上行通路介导的。一方面,肠道菌群代谢物(脂多糖等)经血循直接透过血脑屏障,若菌群代谢过快,则脑部脂多糖过量,诱发慢性抑郁[16]。另一方面,菌群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其可经血液循环至丘脑,改变脑部犬尿氨酸和5-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 5-HT)代谢[17],且胃肠道产生的外周细胞因子可与脑内免疫细胞进行交互,改变宿主脑的免疫系统[18]。此外,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胃肠内生成的多种胃肠激素(PYY、胰高血糖素样肽-1等)可经血液循环传至大脑[19],在弓状核处穿过血脑屏障,传递内分泌信号,实现脑和肠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仅如此,迷走神经是将肠道信息传至大脑的主要神经传导通路。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肠上皮细胞分泌的5-HT、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等神经递质调控迷走神经信号传递[20]。持续刺激迷走神经,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减轻抑郁、焦虑、嗜睡、失眠等症状。

焦虑抑郁患者继发肠易激综合征可能是通过“脑-肠-菌群”下行通路介导的。一方面,情志改变可使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而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胃肠道,故焦虑抑郁等可致胃肠道腹泻、便秘等不适表现,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另一方面,机体受焦虑抑郁情绪刺激后,出现神经传导、神经递质释放的变化。其中的一种神经递质5-HT可促使结肠蠕动增强和内脏敏感性增加[21]。此外,心理应激可致糖皮质激素增加,而被糖皮质激素兴奋的杏仁核则主要调节应激反应对内脏影响程度,故焦虑抑郁等情志因素可致肠道对张力刺激的反应性增高[22]

(二)科学问题与假说

如上所述,情志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肠易激综合征亦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志症状。这提示肠易激综合征与焦虑抑郁可能存在的某种内在关联性。虽然已有大量研究以“脑-肠-菌群”轴理论为视角,分析肠易激综合征与焦虑抑郁共病的可能机制。但是,以肠道菌群为立足点,观察肠易激综合征病情轻重与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尚属空白。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提出如下课题假说: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轻重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而且由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情轻重及焦虑抑郁程度的不同,其肠道菌群分布及外周血神经递质水平也存在差异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76757.html

上一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治疗原则(1)
下一篇:开展氢和甲烷呼气检测技术的目的、意义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