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技创业:一场危险游戏
热度 22 董洁林 2015-11-17 10:4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犹如一剂强大的激素,正在中华大地催生创新创业的时尚,而科技创业是秀台焦点。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很多政策,例如 北京“京校十条”、湖北“科技十条”、浙江“黄金十二条” 等等,这些政策在知识产权归属、资金和其他资源支持、税收、人才激励、人事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科研 ...
24822 次阅读|32 个评论 热度 22
青蒿素项目能否兼顾诺奖和商业?
热度 12 董洁林 2015-10-16 11:04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在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大家从最初的高兴祝贺转入讨论这项医药发明谁在获利的问题,结论是从这项基于祖国传统医学而衍生的诺奖级发现似乎中国人和公司获利不够多。有人设想,屠老师以及当年的青蒿素团队如果申请了专利,是不是会改变这种结果 ...
9395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12
创新与未来:大繁荣还是大停滞?
热度 27 董洁林 2015-6-5 07:44
1500 年以来,色彩斑斓的科学革命和接踵而至的工业革命终于在19 世纪让人类走出了马尔萨斯陷阱,使得人们从一直挣扎在人均GDP 仅在生存边缘的窘境大幅上升到目前较高的生活水准(如经济水准、人均寿命、教育水平等)。然而,最近几十年的科技创新是延续其几百年的大繁荣还是陷入了停滞,这是个学者们激辩的问题。 ...
18418 次阅读|68 个评论 热度 27
《生命的双轨》 - 向纳什致敬!
热度 7 董洁林 2015-5-25 11:25
这是我看过电影《美丽心灵》之后受启发写的一篇小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也很钦佩纳什。今天惊闻纳什突然车祸去世,特意把这篇多年前发表在《小说界》的旧作找出来,向纳什致敬! 生命的双轨 董洁林 一 池新是美国专利局一个小职员。专利局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与其打交道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 ...
9931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7
雾霾激辩中的理性局限
热度 41 董洁林 2015-3-13 13:21
柴静的视频《穹顶之下》引爆了民众关于雾霾和环保问题的激辩。关于“劈柴”还是“护柴”的争议已经汗牛充栋,基本失去了焦点和理性,甚至造成了个别朋友反目,无须再说。而柴静拟推动的环保议题,应该是个持之以恒的话题。 回顾中国最近就环保的讨论,无论是柴静启动的声势浩大的雾霾讨论,还是由小崔主导的关于 ...
8134 次阅读|55 个评论 热度 41
中国创新到底怎么样?
热度 57 董洁林 2015-1-7 08:37
“中国为何创新不足”一直是个很有热度的话题,这个讨论的前提是大家对中国创新不足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共识。然而最近风开始转向,在一些国际机构发布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中,中国的排名大幅提高,日前学者朱天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题为“中国创新不足吗?”的文章也基于中国最近几十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授权数量 ...
25803 次阅读|101 个评论 热度 57
25岁诺奖获得者:父辈阴影下的传奇
热度 23 董洁林 2014-12-5 08:51
1908 年冬天,Waratah号邮轮从澳大利亚徐徐驶向英国,船甲板上站着两位低声细语的男人,海风吹打着他们兴奋的脸庞。他们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布拉格父子,历史上唯一同时获得诺贝尔奖的一对父子。此时老布拉格46岁,年富力强,而小布拉格那时是个年仅十八岁的青年,略显羞涩。 老布拉格曾经是英国剑桥数学系的高 ...
28790 次阅读|31 个评论 热度 23
校友治校:大学改革的方向?
热度 22 董洁林 2014-9-18 16:13
“大学改革”在一直是个热度较高的话题,其中 “去行政化”是讨论焦点,这个议题有两个关键,其一是政府相关机构(例如教育部等)对大学的控制弱化,高校的管理者对这个议题发言较多;其二是学校内部的行政人员从管理者转换为服务者,而把学校的治理权交给教授,也即所谓的“教授治校”,大学教授们似乎更为热衷这个议 ...
8009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22
知识产权体系过时了吗?
热度 8 董洁林 2014-1-6 11:33
世 间不存在永恒适用的制度,但凡制度都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需要在人们的批评声中反思,然后不断改进。如果修修补补还是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那么扬弃也是一种选择。在中、西近几十年的交流中,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双方摩擦和谈判的焦点,西方诸国希望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传统的中国能够仿照西方系统建立相应制度,而中 ...
6855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8
“僵尸论文”中埋葬的美丽年华
热度 9 董洁林 2013-12-18 16:00
世 界上有些人具备独特的洞察力,可以从腐朽中发现神奇,物理学家普莱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就是其中一位。20世纪60年代初,普莱斯的墙角累积了一堆老旧论文集,他在随便翻阅中发现了一系列有关论文的数字规律,例如在所发表的论文中,约35%的论文从来未被引用,49%的论文被引用一次,9%被引用两次,3%被引用 ...
4709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