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生命活动”与《元系统》的认知
郭娟 2023-4-12 11:49
“生命活动”与《元系统》的认知 现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在现代科学体系的世界医学范围内,还是一门独特的非主流医学。因为它的科学认知方式、逻辑思维状态仍处在“阴阳五行”的 原始 自然 哲 学 的认知状态,远没有跟上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发展的高度。但它望、闻、问、切整体功能方面的观察 ...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111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热度 1 郭娟 2022-11-20 11:09
“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这是近代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一般系统论中提出的著名定律。 为什么? 为什么 “整体 大于 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 本人理解: 这应该是:整体中各孤立部分的 “机能” 属性 , 在紧密的相互作用中 , ...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2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整体“生命活动”的属性研究
郭娟 2022-11-8 12:59
整体 “生命活动”的属性研究 什么是 “属性”?属于物质结构自身的物理性质,就是其物质的基本属性。整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就是整体生命活动“活”的基本动力态势,或历代中医所谓的“气”的状态。 生物机体 “整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实际上就是“生命活动”整个机体的各局部之间,能量代 ...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16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六 创建人体科学的中医学 (连续转载6)
郭娟 2022-11-3 09:22
1、 中医和医学要走人体科学的路子。 ( 1987年6月25日致李志超——《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324页) 2、 中医这个宝库似只有用现代科学技术打开后,才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而这项工作又必须建立在对中医理论的正确理解。 ( 1987年4月18日致徐宝源——《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312页) ...
个人分类: 基础理论|15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五 建立唯象中医学 (连续转载5)
郭娟 2022-10-27 16:42
1、古典中医理论提供了一个以阴阳、五行、干支启发出来的框架,这是一大发明,但我们还只能说是启发,不是结论。 到底框架是什么,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用中医的临床实践去检验,不合适的地方要修改。 最后达到合适的框架,这时唯象的中医学也就出来了。 现在我想,中医的名医都实际在根据他自己的临床经 ...
个人分类: 转载|16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四 写出一套现代的中医书籍
热度 1 郭娟 2022-6-6 10:08
四 写出一套现代的中医书籍 (连续转载4) 1、要在我国保存并进而发展中医,必须在维护中医理论全部实质的前提下,把其表面形象改变一下: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表述,不用古医书中的词句,写出真正的现代中医书籍。这要一整套书,不是另星的一本、几本, ...
个人分类: 基础理论|234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中医发展的两种属性
郭娟 2022-2-18 11:44
中医发展的两种属性 目前,在中医的发展方向上,都在讨论其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属性 —— 文化属性 与 科学属性。 虽然,这两种属性都是在中医发展的范畴之里,但其研究的内容却大有不同。这就是 临床医学 与 基础 ...
个人分类: 基础理论|14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医各家学说(生理释义)选
郭娟 2022-2-15 09:58
中医各家学说(生理释义)选 一. 钱 乙, 字仲阳,宋 东平人。( 1023 —— 1104 )他是一个有名的儿科学家。所著《小儿药证直訣》,是我国医学史上较早的一部儿科专书。 他在继承以前的《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千金要方》等的基础上, ...
个人分类: 基础理论|15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理学?
郭娟 2021-11-12 15:48
生理学? 生理学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就是研究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架构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 “活”性自然产生的物质属性。 这些学科研究的科学认知原则,应该是传统中医的 “天人合一”。 一. 现代医学生理学: 其主要探讨的是 生命的 物质架构 。 ...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14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影响语言(认知科学)
热度 1 郭娟 2021-4-2 17:30
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影响语言 (认知科学) 语言的描述水平,决定着大脑对客观的认知思维深度。 如: 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道家的传统哲学,既《内经》—— 阴阳者,天之道也。 阴阳互根 ---- 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绝,即意味者死亡。阴阳的消长平衡观 —— 阴平 ...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721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