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liuhu1950 为中医学试创“中医现代生理学”

博文

生理学?

已有 1438 次阅读 2021-11-12 15:48 |个人分类:学术探讨|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生理学?

生理学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就是研究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架构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活”性自然产生的物质属性。这些学科研究的科学认知原则,应该是传统中医的“天人合一”。

一. 现代医学生理学:

其主要探讨的是生命的物质架构其认知方向是微观、微观、再微观。

对整体生命活动物质属性“动态平衡”的现象一般忽略不计。

二. 现代中医生理学的进一步探讨:

其主要探讨的是: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属性

从宏观生物力能学的角度,从整个体系的能量形式和变化进行研究,而不追究体系本身结构的变化细节。

 

虽然这两种医学(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对生理学(生理结构、整体属性)的认知角度截然不同,但针对的确是同一个客体。其相对的“互补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十分严谨的。一个是物质结构,一个是整体生命物质“活”的属性。如果将来两种医学的基础理论,能够统一在一起去认知生命的客观,那将是生物界的一大发展、统一新医药学的建立、新的临床医学的诊治、养生原则等新的观念将会彻底改观。

有生命的个体(整体),为什么会有生命的”性?

“活”性是如何在“生、长、壮、老、亡”的全过程中,自动产生的“活”的客观动力?

 

这才是生理学应该研究的全部内容!

首先,从达尔文(1809-1882)的进化论说起,生物个体生存环境的改变——海拔高低、气压大小、温度变化以及食物链的改变,等一切外界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变异、适应、进化等生物“活”的性状的改变。

虽然这个“进化论”在论据方面还有些缺欠,但这各种性状表面现象改变的直接语言描述,确是客观存在的。其内外因素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如何客观的促进和制约这一系列的变异、适应、进化等生物“活”的性状的改变?

难道这与“宏观生物力能学”的客观规律不一致吗?在复杂的促进与制约相互作用中,由不平衡势能趋向新的平衡的客观动力,是不容忽视的!没有这个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与制约),这一系列生物性状的改变是不可能的!以致最后发展至氨基酸及遗传基因性状的改变(这应是课题组成立之后的验证例题。见笑了!)。这些生物性状在外界环境变化而逐渐改变的内外因素的客观动力,是否需要利用“宏观生物力能学”而进一步去观察和探讨呢?

如:正常人由于海拔(气压)高低的变化而必然产生的适应进化!(百余年的现象认知是否应进一步去深刻探讨与思考?

 

再就是传统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辨证八纲的表述:

人的生命活动状态在正常情况下,都应该有一个正常的域界(正气)。低于这个域界既是“虚”,高于这个域界即为“实”。

这个正常域界,在现代医学临床中已经有很多数据及例证。这里不再赘述。如果我们综合起来考虑,那就“顺理成章”了

“阴虚则内热”:内热应是体内生化反应激烈、久病(耗阴)体虚、内激素分泌过剩,各局部机能无法自动趋向整体正常域界的平衡。这就是传统中医辨证的病理、病态!如何“扶正”?“虚则补之”、“阴虚则滋阴”补之。这就是传统中医“扶正祛邪”临床的诊治原则。

“阳虚则外寒”:外寒应是体内生化反应迟缓,久病体虚,各种生理机能状况严重低于正常域界。“阳虚则补之”则补元气、补精血。

以上这些传统中医的辨证八纲,如果从宏观生物力能学的观察角度,思维创建一个中医现代生理学”,从“阴阳五行”原始哲辩的认知圈内,提升到现代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宏观生物力能学的高度,那么,传统中医的生理、病理、药理以及临床诊治和中医养生等认知的高度,都会带来一系列认知观念上的现代提升。传统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这些症候,就自然而然的与现代临床医学的各种数据,不就结合在一起了嘛!

 

这是时代的召唤!当然,这种传统观念的改变,现代新观念的试创,绝不会一蹴而就。这需要各种客观规律的反复证实与证伪而逐步去实现的!(只要方向是正确的,那么证实与证伪的过程都是客观的再现。绝不会存在课题的正、误。

关于现代医学生理学的进一步认知:

一. 一个生物体运动量的变化,为什么即会引起心动量呼吸量的相应改变。这个自然现象太自然了(“苹果落地”相似)。但其全身各系统机能的随即改变,是否存在于“宏观生物力能学”动态模式中:不平衡势能随即趋向新的平衡的客观规律?改变前、后各部机能相互协调一致的改变,连锁反应的自动性?整体性位能(势能)在相互作用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是否真的存在呢?!这应是不容置疑的!

二. 关于“再生与增生”机能:

这仅是现代生理学对这个“再生与增生”生理机能直接现象语言描述。这个自然现象也是太自然了。这个现象既然客观存在,那么,它的自动”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个促使(制约)其“再生与增生”的自然动力是什么?这个现象应是(五行相生、相克生理机能进一步整体的认知与探讨!

其客观动力是否与“宏观生物力能学”相关?

这应是课题组成立之后证实与证伪的一个例题。其实,例题比比皆是,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去认知罢了!很多传统观念,多年发展之后,是否皆应由进一步的深刻“创新认知”而改变呢?!

在现代医学的临床数据中,各种生理现象的局部机能都有一个正常的域界。

但是其分科很细,十分缺乏整体的认知。只见“病灶”树木,不见森林)。

如:损伤与抵抗;代偿力的域界;自动修复机制;调节控制机制;再生与增生机能;生物的适应进化与细菌的抗药性反应

神经系统的自控机能、消化机能、循环机能、分泌机能、呼吸机能、 生殖机能等所各自自动发生的,都有一个正常域界。分科越细认知越复杂,越缺乏整体的协调认知

循环系统——血压的动态平衡、血糖的动态平衡、营养的动态平衡、酸碱的动态平衡-------;

呼吸系统——氧与二氧化碳机能交换的动态平衡、气体整体的代谢平衡等。

内分泌系统——各类激素分泌动态的功能平衡(失衡既现病态);免疫机能的动态平衡等。

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其各个局部的功能,如心、肝、肾、肺、脾等都与整体性功能,有一个总的正常的域界——整体性位能(势能),时刻都在维持着一种动态性的平衡机制。“一动皆动”,反之亦然。如局部机能在整体中不能持续的趋向新的平衡,那即会出现“病态”。

如局部功能超出了在整体中的正常域界,即为“病态”(实)。如果低于了整体的正常域界,也为“病态”(虚)。这种整体的动态性平衡一旦被打破,如虚或实、过盛或过衰,就产生了疾病。这就是中医现代生理学从宏观生物力能学的角度,所引进的新的基本概念:整体性位能(势能),在各局部功能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动态的平衡机制,即持续不断趋向新的平衡,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自动控制机制。所谓动态平衡,既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整体内综合相互作用的所有相对位置之间),由不平衡势能(能位差)所决定而呈现自然“活”的状态动态的不断趋向新的平衡,是其客观和必然的也是其生命“活”性的根本。相对势能不平衡是生命“活性”客观动力来源,趋向新的平衡同样是生命的必然状态。整体与局部它们都有一个正常域界(生理状态——生物力能学动态模式设想)。

其局部功能在这个整体动态的正常域界以里,即为生理状态;在这个整体动态的正常域界以外,即为病理状态。这应该就是:什么是健康、什么是疾病的一个分水岭(并非模糊不清)。其临床的诊治方向应该也是十分明确的!(传统观念正在改变)

中医现代生理学认为:在生命活动中,整体中束缚着的能和各局部间相互作用的相对位置的能,这种整体性位能(势能)是客观存在的不同个体之间皆有差异,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动态平衡是复杂的综合理化条件在相互作用中,由整体或局部的不平衡势能因素,自动和必然的趋向新的平衡的客观动力而形成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都是中医现代生理学课题组成立之后的证实与证伪的例题。提前——见笑了!

此语言表述是否“合理”?敬请大师们指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6219-1312133.html

上一篇:当前医学界的科学认知短板
下一篇:中医各家学说(生理释义)选
收藏 IP: 221.205.90.*| 热度|

3 宁利中 许培扬 刘秀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