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hec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xhecust

博文

马太效应,以及科研领域的马太效应

已有 6441 次阅读 2012-8-22 09:38 |个人分类:科研心态之旅|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马太效应

昨天有一位老师在我的博文回复中,鼓励我“将这个项目做好,可能将会产生马太效应”。在此,谢过刘庆生老师。
马太效应以前有听过,只是没能很确切的理解,特意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具体释义如下: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

 
还有在科研领域的更加具体的拓展解释(仅作参考)
 
越是教授、专家,得到的科研经费多,社会兼职越多,各种名目的评奖似乎就是为他们设立的。现在,在科研领域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科研经费的使用基本被垄断,从立项、评选、经费分配基本由少数专家控制。尽管某些项目从立题到完成与一些专家没任何关系,但是,无论立项书还是最终成果也必须将某些知名专家的大名冠于首位。这样一来,一般学者的劳动果实都成了专家的“成果”,使少数专家成了科研寡头。据说,某市级教育科研项目基本都是几位知名评委瓜分。
 
我个人认为,每个青年科研人员都希望在科研上有一个好的开端,并能够通过个人的坚持努力,产生源源不断的在项目、成果、荣誉的收获。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因为有第一作者的nature,德国应用化学、JACS等论文多篇,同时个人又非常勤恳、低调,对于自身的事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而长远的规划,很自然地,不断获取各种基金、人才项目,有资格拿到手的几乎是无一漏网。不要眼红,我们要淡定,应该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水平、品味上,同时学习他人在项目运作、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逐步培养长远的战略眼光,从而在科研之路上走的更长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4115-604678.html

上一篇:青年基金申请成功,未来的路将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下一篇:休产假,科研工作不能休
收藏 IP: 116.236.209.*| 热度|

2 赵美娣 戴德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