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hor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joyhora

博文

地物博求职经历 精选

已有 5751 次阅读 2015-10-31 13:32 |个人分类:个人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五年的博士学习转瞬即逝。有个法是,小候每天都是一篇文章,大了每年成一句。活着活着,世界就褪色了;不去逼自己一把,世界就一直是黑白的。好有机会,在异域学习和探索,为自己的生命增色不少。毕业了总结一下自己找工作的经历和学到的知识,算个记录。


背景

2010年来到美国,就读M大学博士。之后在2013年随导师转到S大学继续同一博士目,划2015年夏季毕业

整个找工作的程和事件可以概括下面时间表:

2013.12 开始找工作的划。收集信息,准备简历,找老板谈谈备毕业和就业的想法;

2013.12 做志愿者,参加了一个在学校里举办的行业会议,无果。另外也参加了学校的一个Leadership会议,了解一下自己的个性特点;

2014.01 学校学生职业中心咨;做性格能力测试;修改简历

2014.03 学生招聘会SEG Spring Break Student Expo (OU);得一个实习试机会,无果;

2014.03 参加行训课程SEGCourse;Networking,无果;

2014.07 开始准找学位;

2014.09 学生招聘会SEG Expo Houston,一个面机会,无果;参加了个S公司短训课程;

2014.09 S大学招聘会,无果;

2014.10 SEG 年会,参加SEP学生培训项目,无面

2014.11 访问A大学,和J、N教授会面,post-doc

2014.11 C公司电话试;

2014.12 AGU年会,见N、L等教授;

2015.01 C公司现场

2015.03 收到C公司取offer

2015.04 E位面;接受C公司offer;申请OPT实习

2015.06 博士答

2015.07 毕业,收到OPT卡,搬家;

2015.08 开始工作。

 

准备

2013年转到S大学后,将尽年底便划以后的毕业和工作。从此起到最后的毕业时间,有一年半。开始准备,永远没有太早。这个起步准备已经不是太早,却也合宜,因为之前一直在忙活家庭的事情。开始,就是收集信息,整个本行业的公司列表;准备写简历,搜索学习一些写简历的经验;和导师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准备毕业找工作了。正好年底有个在本学校举办的油气会议,以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一下。会议主要谈论行业政策,倒也没有什么收获,或认识什么人物。

题外话也是题内话,“认识你自己”,这个探索和使命,伴随人的一生,也贯穿于寻找工作的始终。人一辈子都在工作,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21Suggestions for Success》也指出,成功人生的前两条就是,找个合适的人结婚,干份喜欢的工作。估计这两项决定了一个人>90% 的幸福吧。想找一个喜欢的工作,首先要明白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会喜欢。适合自己性格特征(personality),符合自己的价值 (value),能发挥个性特长(strength) 的工作才能喜欢。这就又回到了“认识你自己”这个哲学命题,要去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特长。人人生而不同,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俗称个性,以及与之伴生的特长。

为去了解自己,特意去学校了的就业指导中心 (career center) 咨询了一下。参加了年底学校里的一个领导力会议(Leadership Conference)。为此要做一个自己个性和能力的评估,以便会议中解释分析。说是会议,就是一堆老师或学生带着一堆学生玩耍,寓教于乐,倒也有效有趣。个人的评估结果,就分享一下,做一示例。1.性格测试和十年前在大学做的基本一样,也说明其稳定性和测试的准确性。ENTJ, 除了明显的E,其他特征都是居中,稍有倾向。Emotional Focus: Extroverted (E) vs Introverted (I). Information Gathering: Sensor (S) vs Intuitive (N). Decision Making: Thinker (T) vs Feeler (F). Structural Orientation: Judgers (J) vs Perceivers (P). 2. 兴趣评估结果有些意外,想想倒也合理。第一艺术,第二调查(Artistic, Investigative)喜欢收集、摄影、做饭,这都是有艺术倾向的闲暇爱好;美、独立、语言、创新表达等重要的。调查的兴趣里,学习即使实践,又是爱好;知识、独立、好奇心、科学、挑战是重要或有意思的。3.价值取向的前两位是成就和独立。追求成就是把双刃剑,让人充满动力,也让人终日忙碌劳作;看重独立要从事具有很大自主决定空间的能发挥自我创造性的工作。4.最后一项能力评价,豁然且确切,前五项是 学习者 Learner (You love to learn), 成就者 Achiever (Achiever theme helps explain your drive, aconstant need for achievement), 分析力 Analytical (“Proveit. Show me why what you are claiming is true.”), 包容者 Includer(You want to include people and make them feel part of the group), and 主意控 Ideation (You are fascinated by ideas). 整体评估的结果显然又明了,最适合的职业就是做个教授,做科研、教学生了。是不是呢,就需要未来去证明了。

我参加的测评将人的能力分成34种(有一项有意思的能力叫 Woo, 意为求爱、或讨人喜欢),另外还有4对性格,兴趣和价值各6种。如果我们考虑到4对16种性格组合,兴趣和价值各取2种排列,34种能力取5种排列的话,共有4800多亿种可能,而现在地球上只有70多亿人,足以说明人人不同。

 

策略

如何找工作,又是个大问题。先是在网上搜索各种找工作的经验、建议。后来联系到学校的职业中心,去咨询了一下,除了上面做的个人评估,还求取了些找工作的建议,帮修改简历,并且做了个模拟面试,算是充分利用。去图书馆借了些关于找工作、写简历、行业公司信息的书。后来还专门买了本“著名的”《What color is your parachute》2014版,看后觉得一般,还不如图书馆里借的那个80s的版本。


总结一句话,找工作就是找关系。这个原则估计有人的地方就适用,但实践方式或许不同。这个关系在英文里叫 Networking,指的是广泛结交。找工作时,让招聘的人知道你,让招聘的公司不招聘的人也知道你,让认识招聘的人的人知道你,也让认识招聘的公司不招聘的人的人知道你;让朋友同学老师知道你在找工作,让大家都知道:1.你学的专业,2. 你在找工作,3. 你人不错。这样,任何人要是了解到一点相关的招聘或其他信息的话,告知你,机会就来了。以余愚见,工作的机会,首先来自于朋友(公司管理、负责人员)间的口口相传,其次来自于发布的招聘信息。应聘,主要靠目标公司内部人员的推荐(是否主要不确定,但效率高是肯定的),把简历直接送到招聘人手里。海投到公司指定的邮箱,或者网上填申请表的,被看到选中的几率,实在太小。

 

会议

为了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就要去参加各种会议,认识各种人。机会不定潜伏在哪里呢。2013年12月参加了学校里举办的一个会议,没啥结果。2014年3月参加了SEG举办的春季学生会展(招聘会)。会上找工作的学生山学生海,去的公司却零星没几家,多数还是去走个过场,给主办学校个面子(因为主办学校OU是行业顶尖,有影响力),招人的公司更是少了。面试那家公司,一个实习空位,一中午就收了不下400份简历。还好我是会议之前就确定了面试的,面试过程觉得不错,但最后也不知原因的没有结果。同行的两个美国同学也不无功而返。了解一下,才明白前几年本行业形势太好,现在政治加经济原因在调整呢,市场有不景气了。加上之前自己没有实习经历,没有身份,就更难些了。正面的是,会上碰到了很多同是艰苦地找工作的同行,相互慰问,深表同情。也认识了一位高材生,后来先找到工作,帮我内推到现在的C公司,正验证了networking 的重要性。此为后话,当时不觉其意义。

9月份参加了SEG的秋季会展(招聘会)。去之前也是幸运的得到了个面试机会,面试简短,问题也不麻烦,但是也是没中,给的理由是不能马上开始工作,不知真假。去之后投了不少简历,一份现场面试都没得到。看着同行的美国同学一箩筐一麻袋的面试拿着,心中真是平静不下来。10月份参加了行业老大资助的学生培训项目(SEP)和SEG的年会,撒了些简历,却也一样没有拿到面试机会。同样,正面的东西就是认识了很多同行。这其中也认识了C公司的两人,其一说帮我内推,也在会后把我的简历转发到HR手里,这才有了后来的面试和工作机会。

12月份去参加了AGU年会,主要是去寻找学术界的工作机会。因为3月的春季学生会展后,发现工业圈工作难找,加之自己性格爱好也适合,就业开始同时寻找学界的工作机会,但更多的是寻找博士后post-doc的机会,因为这里职位更少。先后联系了六七个地方,也送去了简历。在AGU会议上碰到了几位联系的教授,聊了一些,还算不错。也跟招聘一个大学教师的校方见面谈了会儿。后来的学界post-doc的机会,也都多源于此会议。

2014这一年,也参加了数个本城市的行业协会的聚会、会议、或者短训课。参加会议,以为直接的招聘机会,二为结识人,间接的机会。一年下来,倒是收集了不少名片。

 

简历

公司应聘的简历前前后后一只修改,就没停过。现在网上下载一些模板,照着按自己内容填充好。从网上搜索经验,后来到学校职业中心求教,到同学那里、到会议上帮助修改简历的地方求教修改了多次。从两页变一页,又从一页变两页。字体、格式、排版都变过,内容更是。总结一下有几个原则和经验吧。

1. 弄好格式排版,做到整洁漂亮(Format your resume); 2. 指明自己的业绩能力,而不仅仅是描述所做的工作 (Identifyaccomplishments not just job descriptions); 3. 量化自己的业绩能力(Quantify your accomplishments); 4. 说行话,无语病 (Cater yourresume for the industry); 5. 开头就总结或列出自己的能力 (Replaceyour objective with a career summary); 6. 拉关系 (NetworkNetwork Network). 简历里要使用主动语态的动词 (active words),要使用广告词 (branding words)。 公司简历的一个特点就是要简明。围绕公司和所聘职位的特点来组织简历,无关者不包括。这就要求要去研究每个应聘的公司和职位,订制不通的简历。2页即可,1页也不少。大家都很忙,没时间看太多。

申请学界职位的材料,就是另一种特点了。通常有好几项:求职信cover letter, 履历 CV,研究介绍 research statement,教学职位的话还要 教学陈述teaching statement,外加至少3份他人的推荐信。这履历CV也要详详细细地介绍自己的经历成果,一般至少4、5页。按照各种样板做好初稿后,也是寻找各种修改帮助,边投边改,直到最后。

 

面试

到学校就业中心咨询,学到了一个新名词:信息型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w。也就是通过面试这一双边交流过程,来决定双方相互的适合度,来获取行业信息,来扩展关系网,来提高面试技能,来明确自己的目标。面试者关系的问题有你能胜任这个工作么?你对此工作感兴趣且有动力么?你能和其他人相处好么?面试是成人间的对话,提前做好准备,了解清楚公司和职位,始终要以公司和职位为中心,要积极正面,用讲故事的方式回答问题STAR (Situation, Tasks, Actions, Results)。总之着就是一个推销自己的过程,提前做好准备,了解清楚公司和职位需求,介绍自己的能力去匹配职位要求,介绍自己加入公司可以为其带来的益处。

 

结果

结果当然是无数次被拒。海投简历,大多石沉大海,连个水漂都没有,偶尔有个电脑自动回复都觉得欣慰。拒绝多少无妨,只要一个接受就行。行业内公司基本都找着有机会的投去试一下,一百多份吧。学校方面机会少,每个需要的准备条件也多,多投也不现实,实践了没超过十家。

后来列了个表格,预计十五个正式拒绝之后,会有个接受。这样,每次拒绝就画个勾。虽然不爽,但是也有一种完成了一件事情的欣慰感,毕竟又向最终的那个接受迈进了一步,就不那么难受了。感谢感恩,最终在收到期望数量的拒绝之前,就收到了接受的信息。工业和学术两条路都有了机会。最后去了C公司。

 

后记

工业界市场波动性大,就业形势亦是如此。自己可控制的只是一部分(小部分?大部分?),另一部分就是运气。本人幸运,在市场惨淡的形势下找到一份工作。再后来,低迷的市场让各个公司忙于一轮又一轮的裁员与缩减部门,而非招人,致使很多很多十分优秀的毕业生求职异常艰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35079-932337.html


收藏 IP: 73.166.130.*| 热度|

18 曹建军 黄永义 苏光松 沈旭章 田云川 刘波 李刚 彭真明 姬扬 刘淼 唐常杰 石磊 高建国 shenlu xuqingzheng copier qzw ransheng7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