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说开去 精选

已有 13191 次阅读 2015-10-5 21:26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诺贝尔奖, 中医药, 特色, 自信心, 屠呦呦

傍晚时分。手机里传来一声“叮咚”,那是提醒正在忙碌的我去看它一眼。好吧,掏出手机看看到底来了“神马”?不是短信,也不是微信,而是一则新消息——中国的屠呦呦和另外两位国外科学家一起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这条消息,对于早已经习惯这些每年10月初的那几天都忙着围观世界各国(通常不包括中国)科学家、政要和作家们获得诺贝尔奖(以下简称NB奖)、再发些“酸不溜丢”的议论的我们而言,无疑是震惊和振奋的,甚至多少感觉有些意外,因为尽管此前也有过各种小道预测,但历史多次告诉我们,所谓的预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靠谱的。这倒不是说“预测”肯定没有对的,而是每年对的预测最多只有一个,而“预测”的数量却往往远不止一个,因为喜欢做预测的人蛮多的且蛮拼的。

屠老获得NB奖这件事儿本身,基本是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同时却也在情理之中。关于青蒿素和屠老,我还是受互联网之惠,在多年混迹BBS、网站论坛和科学网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碎片化”的了解。早期先是在某论坛听说了青蒿素及其产生背景,后来渐渐得知了一点儿青蒿素研究及其成功后的故事,看到了屠呦呦这个名字,了解到屠呦呦的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后来在阅读饶毅教授的相关博文时,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抗疟新药青蒿素的提取无疑是新中国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若再向上追根溯源,则源自对中医典籍方药的收集整理和筛选。文献资料源自祖国传统医学(中医),整理和实验研究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建立的科研大协作的体制中完成的,无疑带有十足的中国特色。在科学实验设备落后、科学研究经费匮乏、最新科技信息资源难以获得、国际学术交流无法正常展开的时代,由国家确定重要的研究课题、组织协调一个大的研究团队(集体)、以近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的模式开展研究。这或许是一种独特的科研形式,它很具有当时中国特色,现在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但让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两弹一星”如此,青蒿素抗疟药物的开发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亦然。从这个意义上讲,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确实应该算是“毛时代”的胜利。(谢力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9170-925462.html)这一胜利,其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源自需求的选题和基础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有中医药宝库作为知识支撑、有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下的集体合作的规模效应)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方式的胜利。

屠呦呦作为一名土生土长、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完全由中国培养的女科学家,长期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形成的集体合作式的科研体制内开展研究,最终以一项又源自中医药长期发展和在实践中的积淀的研究成果获得NB奖,在当今中国是具有其独特意义的。长期以来,在各种媒体上经常充斥着一些没完没了地贬低新中国建设和科学发展成就、不断对本民族进行自我矮化、无时不刻不散发着负能量的言论,屠老的这次获奖,是对那些言论的一次有力的辩驳。

事实上,我曾经设想过若干种中国科学家获得NB奖的可能性及随后的各种舆论声音,最后的结论是——除非是完全土生土长、中国自主培养的科学家、在中国的实验室里取得的成果获得NB奖,否则恐怕怎么也无法说服那些习惯于自我矮化的国人。试想,如果某年10月初,某一位从国外学成归来的科学家获得了NB奖,会有人说,他的科研方向是延续其国外老板或国外学术团队的,他只是具体干活儿的而已。。。。。。如果某一位在国外留学若干年后归国的学者,在一个全新的方向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获得了NB奖,又会有人说,他受的是国外的先进教育,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大大的,培养不出NB奖。。。。。。假如一个从小到大在国内受到了全部的教育,并在国内研究机构工作,后来与国外同行的合作取得的成果获得了NB奖,则也难免有人说国外的学者贡献更大、搭到了顺风车云云。。。。。。所以,想来想去,我们似乎很难堵住这些严重缺乏自信心、自卑自贱、习惯于自我矮化的人们的嘴。今天,屠呦呦老师这般获奖,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例证。但是,我估计仍难免有人会把教育培养的功劳记到中华民国的账上,然后再用之证明新中国教育乃至于最近这些年的教育和科技的种种改革的失败。。。。。。

事实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研投入的增加和队伍的壮大及水平的提高,未来会有更多取得原创学术和技术成就的机会,只要学者们充分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抓住这些机会,是完全可以取得更多重要原创学术成就、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换句话讲,就是未来中国科学家拿NB奖的机会其实很多。当然,我们从屠呦呦的获奖中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取得这类重大成就,靠的是长期持之以恒、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短期行为。




屠呦呦获诺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925568.html

上一篇:高铁车窗上的雨滴与窗外的田野
下一篇:活泼的黑松鼠(1)
收藏 IP: 219.217.239.*| 热度|

74 姬扬 郑小康 张海霞 谢力 戴德昌 罗会仟 刘立 罗德海 许培扬 蔡小宁 张忆文 李永丹 陈儒军 周可真 李天成 武夷山 褚昭明 葛兆斌 操光辉 蒋永华 檀成龙 李志俊 刘锋 白图格吉扎布 李兆良 宁磊 王善勇 史晓雷 徐磊 彭思龙 余世锋 王春艳 陈小润 余皓 周真明 曹俊兴 孟凡 雷奕安 徐绍辉 张焱 曹须 彭真明 刘俊华 赵保明 卢翔孟 曾庆平 王国建 范秀山 孟庆仁 王家冰 吉宗祥 葛肖虹 李世春 汪晓军 韦玉程 李毅伟 张云扬 张成岗 zhouwangpu ybybyb3929 ghzhou5676 cloudyou hongyi007 wgq3867 dulizhi95 kxds loyalSciencefan xiexmbs sailboat08 feixinmuji ljxm htli xqhua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9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