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科学网的博客之是与非

已有 6941 次阅读 2009-10-10 12:03 |个人分类:青春年小|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客, 科学网, 科学家, 是非

      关注科学网及其博客已有1年多,亲自来科学网正式地开博作文也已经有5个月了,最近3个多月看贴、发帖和回帖的频度较高,所以感觉更集中、印象也更深刻。在这期间,有幸通过博文和随后的评论看到了许多思想的撞击、观点的争论、热点话题的变迁以及焦点人物的沉浮,也看到了一些人对科学的痴迷和对科学网的期待。我今天想就我对科学网博客的理解冒昧的说几句。

      在近百年来的中国,科学一直是一面高高竖立的旗帜,通常被视为是真理的化身,所以在辩论中只要科学大旗一亮、号角一吹,几乎是无往不胜的。受过正规的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通常也唯科学之首是瞻,科学家作为科学的代言人也享有崇高的威望。在这种大背景下,科学网以响亮的名字上就给了我们一个毫不含糊的印象。当然,民众不该认为科学家就该如何如何的厉害,其实真正的科学家首先应该源自一线的科学工作者。目前的科学网是科学工作者和科学爱好者冒头说话的地方而已,既不要对它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该过分低估它的作用。
      写博客不是人人愿意做的事情——因为它也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却没有象样的产出和收入,无论是项目经费还是稿费都统统没有,因而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原理来看肯定不划算。写博客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好的事情——写出有人看得入眼东西、有思想的东西大概也并非容易事,更不要说一言不当就可能招致一片挞伐之声了,而且博客的本质是“剥壳”,是一种可以把某人的思想少有保留地曝露给广大网民的形式。因为两方面的原因,很多科学家,特别是已成名的和想通过常规渠道成名的人无此爱好是很正常的。说到底,科学网的博客给我们这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没多少发言机会的人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这类心里话(言论)因有地方发表而得以公之于众并得以存世、有人听(看)而被人所了解、有众人评而有更大的交流空间和更长的交流时间,有些科学问题或哲学问题甚至在争论中得以解决。科学网的博客还给广大科学爱好者提高了一个不错的精神家园,无论是职业科学工作者,还是很多以科学为业余爱好的人(传说中的民间科学家),都可以上来看和写,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慕科学大旗而来的,大家应该能从这里获得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

       说完了科学网是什么,再说几句科学网的“不是”。科学网的博客不是寻常的网站,它的后面有明确的挂靠单位和平面媒体背景,所以行事作风与其他网站会有所区别,至少没有那么多不愿意看的广告,当然作为一种“官网”,自由度不会如众人期待的那样大。由于科学网的受众以科学爱好者居多,而且是实名博客,所以网友“层次”较高,在回帖评论中可以看到更多睿智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罕见很露骨的谩骂(最近据说也出现过了)和那些非常无聊的东西,所以不应该是吵架骂街的地儿,就算偶尔有(很遗憾,最近就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重量级博主大牛在顶牛“掐架”),也该采取比较“文雅”的方式。为了观点和思想发生争论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让争论升级到人身攻击的级别并互相揭短,就大大不妙了,无论对谁的形象都不好。当然,科学网博客更不是给科学家加冕的官方机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在科学网开博、由把自己的名字加入了专家名录或者把博文置于首页而沾沾自喜,也不该为没获得这些机会而懊恼,我想对于普通的科学爱好者只要能在这里找到很多有相同或相近志趣的朋友一起谈科学,就已经够了。

      总之,关于科学网博客应该是什么或应该不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说出来供大家品评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260328.html

上一篇:论人才的流体特征
下一篇:谁来准确地预测未来30~40年的诺贝尔奖?
收藏 IP: 61.167.60.*| 热度|

21 赵斌 戴德昌 周可真 武夷山 薛长国 王汉森 刘玉平 诸葛淑媛 陈儒军 朱志敏 曹聪 吴飞鹏 吴渝 杨秀海 迟菲 吴宝俊 刘岩 李学宽 刘晓瑭 nipy ying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