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独出己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Yujian Dare to be different & independent... (何裕建,yujianhe@hotmail.com)

博文

回龙圩的美好生态环境仅在官员们的纸上与口上?

已有 6264 次阅读 2010-2-17 11:06 |个人分类:湖南永州市回龙圩乱砍滥伐、违法乱纪系列报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退耕还林, 永州, 回龙圩, 高尚湖, 乱砍滥伐

     博主按:一关心回龙圩乱砍滥伐事件的乡亲网友给我发来下文,希望发表。经认真考虑,刊于此,让广大乡亲和网友自行判别是非真假。原文如下:

     何教授,我们很佩服和支持你反对回龙圩贪官们乱砍滥伐的行动。我们在网上找到两篇奇文,笑死人了,请发表在你的博客上。让大家来发现回龙圩在文字上是如何被父母官们说得多美好,他们的工作做得多好。也请大家对照当地的真实现状,2006-2009年特别是2008-2009年借冰灾之名大面积的恶性乱砍滥伐后当地的真实生态环境变化,乡亲们和网友可判断他们说的是否是真话,是否言行一致,是否自欺欺人!我们有理由和信心相信他们做的实际工作与口头上说的"丰功伟绩"相符吗?

(第一篇).  何绍云:建设绿色生态回龙圩 

(来源: http://yongzhou.gov.cn/Article/2008-10-28/41577.htm; www.yongzhou.gov.cn, 时间:2008-10-28 15:38:50, 来源:永州日报)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回龙圩土地资源优势、区位靠前优势、绿色产业优势,围绕将回龙圩建成粤港澳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协作的承接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基地的发展目标,大力招商引资,建设绿色生态回龙圩。   

       我区现有柑桔基地5万亩,蔬菜基地1.3万亩,西瓜和紫心薯基地1万亩,野生竹笋和蕨菜面积3万亩。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基础产业现状决定了我区招商引资的着力点是通过资源型招商引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促使以柑桔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值增效,从而带动绿色产业的做精做强。对此,一方面,我区狠抓基地促规模。引导农民适度科学有序扩园,大力扩种名特优新品种,在现有5万亩果园的基础上再通过3—5年的扩园使全区果园面积达到8万亩。此外,抓绿色产业促品牌。1997年,回龙圩被省发改委等25个部办委批准为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我们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绿色证书品牌的同时,2004年我区又获得了15000亩回峰柑桔(脐橙、蜜桔)、10000亩蜜本南瓜、1000亩回峰绿茶国家农业部无公害食品基地认定,2007年,“回峰”牌商标荣获全省著名品牌,初步树立起以绿色优质资源、绿色产业群为主要特征的绿色无公害产业区域形象。    

        我区突出招商引资和持续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工业。目前,我区已经储备了9000亩工业建设用地,对落户土地储备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龙头企业用地及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用地,以最低标准收费,并实行先征后返,真正体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在大力引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同时,限制垃圾产业进区,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引进高科技技术,配套先进设备,保护好环境。   

        坚持生态立区,加快小城镇建设,努力把回龙圩建成粤港澳的“后花园”。一是立足生态城镇建设,高起点搞好城镇规划。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描绘生态城镇的宏伟蓝图,坚持把“街道园林式、单位花园花、家庭庭院化、社区文明化”作为规划建设的标准,融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与和谐的人造景观于一体,努力体现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二是立足项目建设,突出市场运作,寻找城镇建设新的突破口。在启动城建项目时推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种机制、一抓到底”,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三是立足人本理念,搭建城市建设的连心桥。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人手,积极推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系回龙圩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  [责编:宋建云]

 

(第二篇).  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简介

(来源: http://hlx.yongzhou.gov.cn/Article/2009-06-03/101.htm)

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简介

回龙圩新闻网 时间:2009-6-3 11:24:12  777

 

一、管理区概况

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省编办、市编委分别正式行文批复,2001年撤销湖南省国营回龙圩农场,正式设立回龙圩正县级管理区,比照县级政府行使职能职权,全面负责管理区域内的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全区现有总人口3.5万人,其中瑶、回、苗、布依、壮、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65.3%。总面积107平方公里。全区现有水田10100亩,旱土7000亩,果茶园30000亩,有林面积110000多亩,其中原始次森林15000多亩,可垦荒地8000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为52.3%,生物种类繁多。管理区下辖1个建制镇、6个办事处、1个林场。1所中学、1所完全小学和1所医院。管理区辖纪委、党政办公室、政治工作部、农村经济工作局、财政税务局、经济发展局、社会事业发展局、武装部、发展计划局、物价局、水利水电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粮食局、农机局、畜牧水产局、交通局、环保局、房产局、教育局、卫生局、科学技术局、文化广播局、监察局、审计局、工商局、质监局。并建立健全了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管理区是农业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水利部自压喷灌基地、湖南省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和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1996年回龙圩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

管理区位于湖南永州市南部,介于北纬25°1′—25°8′和东经111°9′—111°11′之间。北与江永县相连,南与广西贺州市接壤,是湖南省特别是永州市出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门,也是联系中西部的重要纽带。随着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的修建,管理区将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金三角”。

三、优美的人文景观

管理区自然环境相当优美,柑桔成片,奈李成园,茶叶成行,牛羊成群。每到金秋,丹桂飘香、果满枝头。高尚湖森林公园更是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管理区还是著名的瑶族的聚居地,距瑶族始居地千家峒仅25公里,逢年过节,汉、瑶、回等民族欢聚一堂,载歌载舞,风情万种。

四、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

全区拥有日供水1500吨的自来水厂,3.5万伏安的变电站和无线电通讯发射台,区内固定电话安装突破3000门,移动电话1000余门。

五、快捷方便的交通运输

管理区内交通十分便捷,永富公路横贯全区,每天过往车辆如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到管理区经营水果,车子可直达田间地头,当天组织货源,当天发车。

六、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

农业以生产粮食、柑桔和茶叶为主。稻谷年产量6000吨;经济作物种植烤烟、蜜本南瓜、花生、大豆;柑桔系列产品有无核蜜桔、脐橙、哈姆林甜橙、碰柑和金桔,目前挂果树9000多亩,年产柑桔20000吨,其中无核蜜桔、哈姆林甜橙自1987年以来,在全国性的水果评比鉴定会和农产品展销会上,多次获优质畅销产品称号,回峰脐橙1992年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回峰无核蜜桔于1997年获湖南省银质奖。无核蜜桔先后出口到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茶叶系列产品有绿茶、花茶、红碎茶和罗汉果茶,回峰绿茶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三个优质名茶之一,1992年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瘦肉型牲猪年发展近7万头,出栏近5万头,库塘养鱼水面3000亩,精养鱼池300多亩,鲜鱼产量800多吨。

七、独具特色的加工产业

工业着力突出以制造业、建材业、包装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建设。拥有6万吨角铁加工能力的兴业金属制品厂,500万块红砖生产能力的建材厂,200万个纸箱生产能力的鸿富纸品有限公司,1千吨松香加工能力的林化厂,1万吨水果加工能力的果品加工厂,1千吨蔬菜加工能力的山野菜食品罐头厂。其中罐头系列产品有玉笋、蜜桔、蕨菜、苕头、马蹄和蜜枣,1996年清水玉笋罐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8年获农业部银牌奖和国际博览会铜牌奖,1991年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主要销往日本、香港市场。

 

  [作者:admin]
  [责编:回龙圩管理区党政办]
  [来源:本站原创]

 

  



 

  上图中所有的图画的确是真实的,但是2008年前的回龙圩,以前她的确是个好地方。图中的果树现在还没有"乱砍滥伐"掉,但图中"新农村一角"的图中的山上的森林恰在2008-2009年被砍得魄归他乡了! 现在的真实风光在何教授的博客中有许多证据(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847)。我们可将相同地方的现在情况的图放在下图,让大家对照评评理:何绍云书记领导下的回龙圩官员们有何脸皮正在你们将回龙圩乱砍滥伐得热火朝天之时吹嘘说要建设成生态回龙圩?

   恰恰相反,本来已很生态的给你们砍得不生态了!

   拜托,请你们有点其本的常识和羞耻感好不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310-295613.html

上一篇:潇水之源乱砍滥伐者--贺汉平闻风畏罪潜逃
下一篇:回龙圩的"婊功"牌坊--乱砍滥伐实地调查纪实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