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制度论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D Chinese science, China's future; Chinese scientists, Chinese science.

博文

套作、节水与农作制度分类—对套作的重新认识

已有 2922 次阅读 2009-12-12 11:30 |个人分类:Articles on FSD|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节水, 分类, 农作制度, 套作

  在石家庄地区,历史上曾盛行小麦套种夏玉米(文字表达为小麦/玉米)的种植方式,冬小麦每三行或四行留出一个套种行(分别称为“三密一稀”、“四密一稀”),在小麦收获前于套种行内点种玉米。这样的种植方式,在机械化水平和生产力不高的条件下,对于缓解“三夏”用工紧张的情况、减少农耗时间、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农田全年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短生育期高产杂交玉米品种的普及,这一种植方式逐渐为小麦收获后机械化铁茬直播所取代,但仍然有许多农民群众采用这一传统的种植方式。近年来,出于机械化的需要,有的部门和人士提出要“消灭”套种这一“落后”的种植方式。但是,当地部分群众并不买机械化的好,他们坚持应用点播套种的方式。难道他们不怕麻烦,不怕吃苦受累?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这部分农民群众坚持套种是因为这种种植方式仍然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优点,包括:

  首先,由于机井数量有限,农民一般要抓阄或排队轮号浇地,轮灌周期短则一周,长则半月,甚至有的地方要二十多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平播的方式,即使收完小麦以后立即播种玉米,也会有很多地块不能及时浇上水,最晚的要等两三周才浇得上水。如果玉米播种后没有降水,就意味着玉米要晚出苗两三周。以6月上中旬日平均温度25度计算,早出苗一周,就可以多获得175度的积温。据崔彦宏教授研究,夏玉米生育期间每多获得1度积温最多可增产0.31公斤籽粒/亩,早出苗一周,即有可能多获得54.3公斤/亩的产量。因此,玉米播种后及早浇出苗水是争取高产的第一步。如果麦收前下雨,小麦收获就要延迟,玉米播种自然就要推后;如果麦收后立即下雨,机械无法下地作业,玉米播种也将被迫退迟—这样就会造成农时(积温)的浪费。如果在麦收前就把玉米播种工作完成了,麦收前后的降水,正好可以作为出苗水,不但争取了农时,还可以节省一次灌溉。因此,套作利于争取农时、节约灌溉用水、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一个妇女一天可以点种2-3亩玉米,这样就可以省去雇用播种机具的费用。这在收入不高、生产经营规模很小、劳动力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是一个不小的“收益”。

    用目前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眼光来看,在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高(至少在人工作业成本低于机械作业成本)的地区,以人工点播方法“替代”机械播种,实在是一种利用生物能源(饭食)替代化石能源(柴油)的一个途径。

   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要看机械化水平,还要看生产力水平、经济效果、生态效果、农民群众和社会大群的认可程度等,包括机械化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可见,套种不但不应该消灭,还应该设法加以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套作也不宜盲目推广到其它地方,特别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农业的基本特点。

 

  从小麦玉米两熟节水农作制度研发的角度来看,套作的地块应该单独作为一个类别。套作既是一个类别(推荐域),又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9907-278025.html

上一篇:农作制度研发工作程序
下一篇:农作制度研发方法的本质特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