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随笔,讨论,待续(1)] 为什么 1970年后人类科技颠覆性科学发现却越来越少?

已有 2009 次阅读 2023-3-16 15:27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古以来,没有先进的东西一开始就受欢迎,它总是要挨骂。

一万年以后,先进的东西开始也还是要挨骂的。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随笔,讨论,待续(1)] 为什么 1970年后人类科技颠覆性科学发现却越来越少?

                     

   就傻所知,唐纳德·布拉本(Donald W. Braben)教授在2008年就提出:1970年代对研究建议的同行评议的引入导致了缺乏重大科学发现。

Prof Donald W Braben   don_braben.jpg

布拉本教授 Prof Donald W Braben, 1935-05-29 ~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sites/default/files/Pictures/web/r/p/x/don_braben.jpg

                               

我现在长新冠。身心俱疲。思考不到位。抱歉!

   傻的思考记录:

(1)失去/缺少了对真理和知识的渴望。

   缺少了对客观规律探索与认识的热情。

                  

(2)已经积累的知识太多了。

                  

(3)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越来越困难。

   尤其是没有客观条件去咀嚼已有的知识,因此也就难以有真正的创新了。自然不会有颠覆性的科技成果了。

                  

   比如现在的信息社会,对人的日常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你的会电脑、会手机、会安装、……

   任何一项过去人工可以完成的事情,现在都的手机了:打的(叫出租)、买票,……

                  

   网上说:

   “换言之,‘钱学森之问’不但在中国存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同样问题,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使人们根本没时间思考‘大问题’。没有思考,也就难成大家。”

                  

(4)人类社会以及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余威犹在,颠覆性科技,还需要不断的积累。

         

(5)缺少可信的基础性新知识。

   由于“今天在全球一流的学术期刊CNPS发表的论文的结论至少有一半不可重复和检验。”研究人员已经难辨真假,依据错误基础的思考,注定会失败。

   谁又能保证自己“大思考”依据的他人知识是正确(真实)的呢?

   那些大思考者,注定把赌注压在了别人身上。

   如,安维萨的心脏干细胞,造假18年。假如依据这些“知识”思考,得到的只能是“塌方”。

   “学术圈某种意义上像是个派系林立的‘江湖’,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普通学者没有力量反抗其观点。随着发表的错误论文越来越多,跟风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就默许了这些错误的观点继续流传下去。究其原因,质疑、求证的科学精神在国内外都还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资料:

[1] 科学网,2018-10-07,假结果或夸大结果,如何对待和处置科学研究的不可重复结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343.shtm

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9849

    而且,上述研究都是发表在今天影响因子高的主流期刊上,包括《细胞》(Cell)、《自然》(Natur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科学》(Science),即CNPS。不仅如此,不可重复的科学研究结果几乎遍布于所有学科。一项研究表明,今天在全球一流的学术期刊CNPS发表的论文的结论至少有一半不可重复和检验。

[2] 新华网,2018-10-18,骗了全世界十余年 美国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19477235832974&wfr=spider&for=pc

   学术圈某种意义上像是个派系林立的“江湖”,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普通学者没有力量反抗其观点。随着发表的错误论文越来越多,跟风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就默许了这些错误的观点继续流传下去。究其原因,质疑、求证的科学精神在国内外都还需进一步加强。

[3] 操秀英. 骗了全世界十余年 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N]. 科技日报, 2018-10-13 第01版:今日要闻.

[4] Kill peer review, save civilisation 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kill-peer-review-save-civilisation/401457.article?storyCode=401457&site=cn

    扼杀高新颖的工作并使领先的研究人员“几乎不可能”做出不可预测的发现的“灾难性”科学资助体系正威胁着我们文明的未来。

    The future of our civilisation is under threat from a "disastrous" system of science funding that stifles radical work and makes it "nearly impossible" for leading researchers to make unpredictable discoveries.

    布拉本教授认为,1970年代对研究建议的审查的引入导致了缺乏重大科学发现。他说,最激进的想法不太可能获得资助,因为在被证实之前很难打动同行。 “大约在1970年之前,科学家们相对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做事,但是新的规则几乎使不可能的继任者(对于20世纪的伟大科学家)做出发现来促进21世纪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Professor Braben argues that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1970s of the review of research proposals has led to a dearth of big scientific discoveries. The most radical ideas, he says, are unlikely to get funded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impress peers before they have been proven. "Before about 1970, scientists were relatively free to do as they pleased but new rules have made it nearly impossible for would-be successors (to the great scient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to make discoveries that will boost economic growth and prospe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said Professor Braben.

[5] 武夷山,2010-07-06,如何激励开创性研究?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41495.html

                                    

相关链接:

[1] 2023-02-12,[新闻]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被顶刊论文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5905.html

[2] 2023-02-14,Zenas 公理:2023年再遇 Nature 知音“Stop the peer-review treadmill. I want to get of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6250.html

[3] 2023-01-06,Zenas 公理:2023年《Papers and patents are becoming less disruptive over time》里的图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0782.html

[4] 2022-11-26,NATURE 新文:同行评审不是检测错误和问题数据的最佳方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65409.html

[5] 2023-03-02,[旧文] 关于科技的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8631.html

[6] 2023-02-16,[喜讯,预测,立此存照] 《科学学》的革命时期(颠覆性原创)即将来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6541.html

[7] 2022-05-18,[思考笔记] 为什么1970年之后人类科技相对停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39162.html

[8] 2022-03-13,[惊悚] 美国电影协会世纪百部佳片:1970年代后,人类怎么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29223.html

[9] 2020-05-27,[求证] 1970年代开始,人类科技进入了相对停滞期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5211.html

[10] 2020-01-08,1970年以后人类数学、物理学的停滞不前:“同行评议”的直接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380.html

[11] 2019-12-02,[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12] 2021-12-15,[复习] 原创三大杀手:同行评议、短期考核、没有时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6730.html

[13] 2023-01-07,[温馨提醒] 当代已经是“科学革命”阶段,千万不要误做“常态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0960.html

[14] 2020-01-20,Donald W. Braben: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97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热门)[随笔,讨论,待续] 为什么 1970年后人类科技颠覆性 +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380613.html

上一篇:感谢《电工技术学报》2022年度优秀审稿专家纪念品!
下一篇:[心情] 2023-03-17 又是一种新的**开始(附:还有点用,有用)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2 崔锦华 杜占池 王涛 檀成龙 宁利中 刘钢 范振英 张晓良 杨顺楷 郑永军 郭泽坤 孙颉 辜英求 吕秀齐 谢钢 杨民力 许培扬 徐明昆 杨学祥 朱晓刚 尤明庆 高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