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inderela

博文

写在导师80大寿

已有 3971 次阅读 2014-10-20 11:2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导师80大寿,每位弟子写下一篇感言,算是生日礼物。节选部分放在此处,以志纪念。

  杨教授是我的硕、博导师,跟随他进行了六年的专业学习。读大学,学的是历史,可以说是杨老师一手把我带入心理学的领域。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也从一个不谙世事,好高骛远的小年青蜕变为可以脚踏实地做事,知道自己目标在哪的人了,这都和杨先生的教诲及言传身教不无关系。

老师以研究中国心理学史著称,而我之前学的是历史,对心理学感兴趣,这成为我投到先老师下的重要原因。初入心理学大门,我是跨学科的门外汉,老师从最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学术研究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入手,循循善诱,一步一个脚印,帮我把缺失的一课补起来。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更鼓励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是说,要走出去,向那些大家们学习。所以,硕士的三年学习,我们不仅跟随老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还到各地大学拜访名师。单就写硕士毕业论文,先后赴四川、重庆、武汉、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拜访了西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师,如刘兆吉、燕国材等老先生和沙莲香教授,请他们就我的硕士论文提意见和建议。现在想来,我一个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在这些名家面前,大谈自己那点浅薄的想法和观点,实在是贻笑大方。这件事放到现在,是不可思议之举。但,那时的先生们,一心向学,爱护学生,以真正学者之心,对待学术,对待求学。他们的行为不仅是他们谦虚自律的表现,更是其高贵品格的反映。当然,这也更体现了杨先生不遗余力培养学生,善待学生的心理。这些老先生、学者教授,大都是他的老朋友,为了我们的学习,他一一请求他们,对我们进行指点教育,才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打开眼界,扩展思维。

 

   博士的学习与硕士完全不同,无论是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学习的强度,都和硕士不是一年级和二年级那样的关系。恰逢那时又遇到自己人生的关键期:孩子即将诞生。老师不仅通情达理,全力支持已经三十岁的我生下孩子,还帮我巧妙安排学习、科研时间,最后,学习、生孩子两不误,在三年的时间里,既有了“博士后”,自己也圆满完成了博士期间的学习和研究!对此,我一直心怀感恩!如果不是老师的宽厚、仁慈,我无法做到这一点,也许,人生从此就会留下遗憾!

   读博期间,远离家乡,老师不仅对我们的学习督促、鼓励,对我们的生活也不无关心。常常和师母一起,邀请我们去他家聚会,师母做上一桌美味的萍乡菜,我们春聊风雨,秋思落叶、冬围暖炉,夜话家国,在杏花烟雨的南京畅谈学业、理想与人生。现在想来,是多么令人难忘而又惬意的一件事情。那样的感觉,就像冬夜里,从凛冽的寒风中,走入浓浓暖意的家,沁人的温暖,一直萦绕心头。

……

  老师今已80岁高龄,当年一头黑发已然白雪飘飘。然而,依然精神矍铄,思维严谨而清晰。在种花养草,怡享天年之余,仍然不辍笔耕,勤于世事。

  50年,青丝白发,硕果累累,50年,风雨兼程,岁月如歌。然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祝愿杨先生,未来的岁月,一切安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978-837120.html

上一篇:漂洋过海来看你
下一篇:花城-不负此名
收藏 IP: 113.108.139.*| 热度|

7 曹聪 武夷山 唐常杰 蒋永华 杨正瓴 薛书亮 杨绪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