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dmutong 主要研究家畜育种学原理与方法,和动物饲料配方设计技术。

博文

从大学生掏粪看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

已有 3968 次阅读 2010-3-6 03:47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新京报》报道:“ 昨日(2010.3.3),5名经过考试被录取的大学生掏粪工在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拜师、上岗。他们于去年10月在近400名报考者中被录取并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培训。据了解,5人中有两名党员,年龄最小的23岁,所学专业涉及计算机、法学等。”
 这个消息,引起了科学网同学们的热议。思考过后,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模式?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但是这个“专”该怎么界定?尤其是像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们毕业后大部分要去参加工作。我们国家是不是有那么多的动物科学或技术的岗位,留给每年毕业的动物科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其他的专业也是如此,都存在这个现象,那就是僧多粥少。那么是不是该缩减我们的大学招生数量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因噎废食。
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在当前大学生自由择业的大环境下,制定专业培养模式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素质两个方面。大学生既要生存,又要发展,这才是决定大学培养模式的最根本的依据。记得文革时有个电影《决裂》,那里强调了学生学嫶猪的技术,而极度地嘲讽了马尾巴的功能。这个实用主义本身没错,问题出在,学嫶猪不需要四年本科,那只要办个短训班就足够了,或者说,我们的大学,担负的主要任务,不是几多使用技术,而是人的素质的培养,或者说全面些,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简单地说,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既要有生存能力,又要有发展潜力,要具有适应当代社会的基本素质。所以很简单,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应该而且必须是: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不少大学的教育,根本没有这个考虑。这只要看看他们制定的培养方案就可一目了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515-300190.html

上一篇:最新的迷信----希望有学者来驳倒它
下一篇:什么是“著”、“编著”和“编”?
收藏 IP: .*| 热度|

2 吕喆 姜咏江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