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希尔伯特第十问题与自由意志
2012-8-27 14:04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做了一次堪称数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演讲,题目是“数学问题”。在演讲中,希尔伯特列举了23个他认为最具重要意义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被后人称为“希尔伯特问题”。 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所有23个问题中最短的一个,但从某种意义说,其深远却最大,尤其是对计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16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格物致知与《格物汇编》
2012-8-12 23:56
格致之名,得自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格物致知。《礼记•大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此后两千余年,学者们对这个命题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比较有名的是朱熹和王阳明。 “孔孟朱王”,朱熹和王阳明是与孔子孟子并列的人物。王阳明的王学是直接在批判朱熹的朱学基础上建立的。王学对朱学的批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57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逻辑、数学、语言、信息
热度 2 2011-9-10 01:44
莱布尼茨是逻辑主义的肇始,但罗素等人却将其发扬光大,所谓“逻辑主义”就是主张数学可以从逻辑规律推导出来。在其《数理哲学导论》最后一章“数学与逻辑”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在历史上数学和逻辑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学与科学有关,逻辑与希腊文有关。”从某种意义来讲,罗素认为逻辑与某种语言相关,因而与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575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大衍之数、莱布尼茨的通用字符和通用图灵机”摘要
2011-9-1 20:01
【按】这是今年7月中旬在北师大开的“2011莱布尼茨国际会议”上关于我发言的一个摘要。我当时的发言题目是“大衍之数、莱布尼茨的通用字符和通用图灵机”。今天收到李少兵博士写的会议综述,提到了我的这篇文章。觉得挺有意思,发在这里。 中国社科院刘钢教授,分析了易经成卦法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40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模糊的物联网
热度 13 2011-7-20 20:12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Kevin Ashton提出的一个专业术语,但有关这个概念存在着模糊性。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物连网白皮书(2011)》中对物联网进行了如下界定:“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5171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13
莱布尼茨的普遍符号语言
热度 6 2011-7-19 13:07
普遍符号语言也称“普遍语言”,是莱布尼茨的一个方案,该方案为了克服自然语言的缺陷,为了更准确有效地描述理性思想,提出了一个符号体系,或者说,一套人工语言。莱布尼茨认为它是一个通用的书写体系,一个“人类思想的字母表”。通过对该字母表中的字母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字母造出的词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和判断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10537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6
莱布尼茨与二进制算术
热度 1 2011-7-12 10:56
通常认为,西方第一篇关于二进位制的文章是莱布尼茨于1703 年在法国《皇家科学院纪录》上发表的,标题为“二进制算术的解说”,副标题为“关于只用两记号0 和1 的二进制算术的阐释——和对它的用途以及它所给出的中国古代伏羲图的意义的评注”。(Explication de l'arithmetique binaire, avec des remarques s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854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我与赴瑞典留学的学生往来的邮件
热度 1 2011-7-5 10:56
按: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研究院哲学部主任Sven Ove Hansson哲学教授给我在清华大学工作的一位朋友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如下: This autumn a Chinese student, Guihong Cao (Annie) will come to us. She will work with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with a focus on comparing Chinese and Western approach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458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