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SCI的陷阱 精选

已有 21666 次阅读 2010-6-21 16:00 |个人分类:科技述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 影响因子, 引用率, 陷阱

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其实是加菲尔德(Eugine Garfield)于1960年创办的一家私人公司。加氏编制了SCI(《科学引文索引》,它的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于1964年开始出版,它是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后 来于1992年被世界上的最大传媒集团Thomason-Reuters收购,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Thomason- Reuters每年发布一个简称为JRC(Journal Rating Citation)年度报告,对全世界各国的刊物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所收录刊物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而就是这样一套被传媒公司彻底商业化的东西却让中国人趋之若鹜,认为只要自己的文章被SCI索引就会得到国际承认似的。这里面有个误区,而我则称其为“陷阱”。

自然科学固然有比较硬的杠杆,美国可以用什么索引之类的东西来“忽悠”中国的学子们。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事管理的“学官”们,衡量某人或某学科的水平就靠被SCI收入的频率。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上了老美的大“忽悠”的当。我们承认,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上是一流的。但我们是否考虑过,他们的科学家是否也那么在乎被SCI所收录呢?作为局外人,我认为未必。

首先,真正的保密东西是不发表的,而是以报告的形式内部交流,甚至这类报告本身就要被保密(classified)。有谁会傻到那种程度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亮出来让SCI索引收入呢?美国的军事、材料科学以及其他尖端科技的东西是不会在乎什么SCI的。国外的情况与中国不同,可以有许多杂志,但中国就不同了,我们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向美国制定的标准看齐呢?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为了自己的成果被SCI收入,我国的科研人员不惜用尽学界所不齿的手段来“打入”SCI。

其次,我不清楚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的情况,是否那么在乎SCI,可我却觉得我们十分在乎,认为那是个“客观”的标准。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老美玩的一个花活。老美聪明得很,依仗自己在科技上的话语权而调动中国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我们老说要搞创新,但是创新并非制造论文让SCI收录。我就不信,中国的航空航天、导弹等机密的东西也对SCI感兴趣。倒是各大学对SCI趋之若鹜,令人匪夷所思。

第三,SCI成为学问了。为了被SCI收录,有相当多的人开始做起SCI“学”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更加荒唐,更上了老美的当。SCI固然重要,但那也不过就是个统计形式而已,是属于二阶的对象,可是我们的在一线的学者们却专门干起了研究SCI的学问来了。这是中国科技人员的悲剧。我在科学网上有一段时间了,见到有相当多的博文是关于SCI的,这就让我感到奇怪了,难道都是研究SCI的?那么我就不禁要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是干什么的?列位专业人士难道还能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饭碗抢了去不成?

好好干自己的专业吧,对外界的那些诱惑不要太在意,如果有真本事,别人会承认的。不用自己操心!作为在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
一 生可发表几百篇文章甚至更多,倘若有一篇文章被高度引用就行了。我仅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国已故院士席泽宗的一篇论文在科技史方面是被国内外学者引用最高的;另一个是美国的乔姆斯基,他是目前依然在世的被世界学界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不知现在我国学者该做何感想。

论文与评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489-337500.html

上一篇:关于博客大赛的一点想法
下一篇: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奥斯汀上网
收藏 IP: 123.114.107.*| 热度|

38 田家玺 程中兴 庄伟 茹永新 刘洋 赵星 王桂颖 冉思伟 李传亮 马占新 孙学军 朱志敏 曹聪 杨洪强 陈苏华 王继华 杨正瓴 孙科盛 吕喆 苗元华 郭磊 高申坤 李学宽 高建国 梁桥康 张旭 李泳 许培扬 李明 姜咏江 王永林 易文凯 张肖飞 张骥 wiw ddsers ysliysli yushudaiz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