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侯天顺课题组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utianshunyx

博文

侯天顺课题组组织学生汇报科研进度

已有 1463 次阅读 2022-5-8 16:53 |个人分类:组内新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作者:刘浩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55日,侯天顺课题组例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木楼302召开,此次会议由侯天顺副教授主持,参会人员有刘浩钰、舒博、孙晨阳等学生。

首先,郭鹏斐讲解了论文写作方法。他以自己撰写学术论文为例,首先讲解了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从选题角度为大家提供了建议和指导。其次,他分享了自己研究和推导理论公式的心得体会和技巧,从逻辑角度提出了总结规律的方式方法。最后,他建议大家大量阅读优秀的文献,方便在后续的论文写作中事半功倍。

其次,舒博讲解了论文翻译方法。他以自己翻译的一篇文章为例,介绍了翻译的工具和方法,强调了公式、图、表部分的翻译重点和难点,讲解了结论部分翻译的技巧。他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语态和时态,结合实际情况补充和删除句子冗余的部分,使得文章更加流畅、通俗易懂。

接着,刘浩钰讲解了论文检索方法。他逐一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的中英文文献的检索方法。他以Landslide为关键词,按照发表时间、被引次数、期刊种类等进行排序,选择目标文献下载。大家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大量阅读优秀期刊文献,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然后,郭鹏斐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考虑土工膜缺陷的石渣坝三维渗流特性分析》。以某中型水库覆盖层上土工膜防渗石渣坝为例,重点考虑坝面土工膜缺陷不同的类型、大小及其分布等不利因素,采用有限元法对大坝及地基开展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并根据大坝水头分布、渗流量和渗透坡降计算成果,对大坝防渗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

刘浩钰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循环交通荷载作用下郑东新区饱和粉质黏土的动力特性研究》。以郑东新区饱和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适合该地区的动力三轴试验方案,对单级加载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频率、动应力和围压条件下,动孔压、动变形和动强度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多级加载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滞回圈和骨干曲线,分析动模量、阻尼比与固结围压的关系。

舒博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黄土路基震陷试验分析》。通过将郑西客运专线不同地段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人工合成的地震波直接输入动三轴,对该客运专线不同地段原状黄土试样进行震陷试验,研究黄土在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震陷特性。根据震陷试验结果,利用黄土震陷试验预测方法对该客运专线黄土路基在未来地震中是否发生震陷进行判断。

孙晨阳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地震作用下高堆尾矿坝永久变形与稳定性分析》。综合采用时程分析法、整体变形分析法(等效节点力法和软化模量法)、极限平衡法等方法,以小打鹅尾矿库为例,分析了该高堆尾矿坝的永久变形和动力稳定性。分析了干滩面长度、尾矿堆积坝高度、设计地震加速度等影响因素对尾矿坝的安全系数和永久变形的影响,以及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安全系数的时程变化规律。

张大千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管状地下结构对软土场地浅埋筏式基础震陷影响规律模拟研究》。为探究软土场地内管状地下结构对浅埋筏形基础震陷的影响规律,基于FLAC3D有限差分分析平台及振动软化模型建立了筏式浅基础软土震陷分析方法,通过对比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塘沽新港地区典型房屋基础的软土震陷震害模拟值与实测值,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潘兴儒汇报了工作进度与文献阅读《黄土场地震陷的灾害特征及成因研究综述》。根据文献史料记载和现场科考成果,考证了黄土地区几次中强以上地震引发的黄土震陷灾害,分析了黄土震陷灾害的破坏模式、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依据大量不同地区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黄土震陷形成的物性指标的区域性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震陷临界动应力的影响因素。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侯天顺副教授逐一进行质疑,并且最终给予了解答与评析。

最后,侯老师做了会议总结,他总结道:(1)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可以停止,学习是无止境的。(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在做学问的时候,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有所成就。(3)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与科研过程中,必定有人可以是值得我效仿学习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IMG_20220505_203711.jpg 

研讨会现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45826-1337609.html

上一篇:侯天顺课题组举行岩土工程Seminar
下一篇:侯天顺课题组组织学生汇报文献阅读情况
收藏 IP: 113.140.84.*|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