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能被复制吗?
热度 7 应行仁 2019-4-3 08:01
在新的世纪,随着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的发展,过去只在科幻和神怪小说里匪夷所思之事也进入人们认真考虑之中列,冷冻复活,远程传送,意识存储,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事除了预测宣传,技术探索外,还在伦理上有了讨论。其实在哲学上先弄明白这些事的实质,比起糊里糊涂的争论和盲目创新更有意义。 同一 ...
个人分类: 反思|22809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7
生死问题与机器自我
应行仁 2019-3-27 07:02
人类凭借超越动物的智能站在地球食物链的顶端,以拥有自由意志的自我,不受拘束天马行空,但凭理性和激情,有所为有所不为,故能超越本能的局限,成为万物之灵主宰世界。到了今天,科技以爆炸速度的发展,人们对明天充满着憧憬,也对未来忧虑恐惧。基因工程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日新月异地改善我们生活品质和疾病治疗,也 ...
个人分类: 反思|18572 次阅读|1 个评论
检测诊断与贝叶斯公式
热度 15 应行仁 2017-4-29 08:26
张老师贴个科普概率的帖子,用了贝叶斯公式,联系起仪器性能指标与预测的准确率,它们都可以用概率来表示,却具有不同的含义,人们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张老师的科普意在指出它们虽然不同,但存在着数学关系。质疑者困惑于仪器性能指标与判定概率的巨大反差,作了各类反应。至此楼歪了,质疑者多以无关概率计算的论据来评论 ...
个人分类: 科普|17800 次阅读|59 个评论 热度 15
预测混淆与贝叶斯公式
热度 18 应行仁 2017-4-24 07:32
张老师科普概率悖论,以王宏血捡为例谈患病的概率【 1 】。科学网热议时,我正在智利、阿根廷旅游。高同学亢声惊人【 2 】,被围殴抱头而去【 3 】。后来多人谈贝叶斯,很是娱乐,高空论剑,云遮雾绕,惘者益惘,不信者仍然不服,待我到家,已是笑渐不闻声渐消了。 科学网博文中贝叶斯科普确实不错。但是高同学 ...
个人分类: 科普|20501 次阅读|135 个评论 热度 18
能学习的机器正盯着你的职位
热度 19 应行仁 2017-1-21 08:42
2016年 AlphaGO 轰动地冲击人类的自信。鲍勃迪伦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IBM 请他与机器对话,机器花几秒钟通读了他一生的作品,总结一句话:你的歌曲反映了两种情绪,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同一个机器花 20 分钟,读了 2000 万页文献,给一个医者束手的病患作出建议,救了她的命。经过这段时间科普,爱学习的人对 ...
个人分类: 科普|13039 次阅读|57 个评论 热度 19
机器能思考吗?——3认知与真实
热度 16 应行仁 2016-6-14 08:37
心智是大脑的功能,而脑与心智之间的桥梁就是认知,我们以为真实的世界不过是人对外界的认知反映。 在 2000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确认了在新的世纪,带头学科为 NBIC ,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研究报告说“聚合技术 NBIC 以认知科学为先导。因为一旦我们能够以如何( how ...
个人分类: 反思|14997 次阅读|50 个评论 热度 16
机器能思考吗?——2计算主义
热度 17 应行仁 2016-6-10 09:11
早期人们对心智问题的研究,基本是内省的感悟,这个感悟构建的心理学独立于物理世界之外,表现为物质和心灵的二元论。到了 20 世纪,行为主义开始流行,不讲主观感觉只重客观行为,观察人的外在表现和倾向,不在乎所谓的心理解释。计算机发明后,特别是图灵的工作,功能主义取代了行为主义,成为心灵和智能研究的主流。 ...
个人分类: 反思|14622 次阅读|41 个评论 热度 17
机器能思考吗?——1中文房间
热度 25 应行仁 2016-6-7 10:35
机器有智能吗?机器会理解吗?机器能思考吗?从十七世纪到今,每一次机器功能的重大突破,这问题都被翻出来问一遍,只是否定它变得愈来愈困难了。 Alpha Go 与李世石的围棋赛尘埃落地,棋迷和技术派热议之后,哲学思考又来了。海外学术界这次比较淡定,也许早麻木了。语音会话技术,图像辨识和智能服务现在已进入人们 ...
个人分类: 反思|20138 次阅读|71 个评论 热度 25
研究生要具备什么能力,学什么?
热度 71 应行仁 2014-6-6 12:30
前些日子科学网热议师生关系,忍不住说了几句,每次都想到此为止,该去忙别的了。看到一些迷茫的眼睛,我还是再写些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与大家分享。 我上小学早,四岁进学,还是上我妈教的班,虽然肚子里已经有了百多个字,加法也会,但一节课熬不住困,醒来还喊妈,几月后被退回幼儿园,重修了两年大班,才明白小学与幼 ...
个人分类: 杂感|42945 次阅读|101 个评论 热度 71
我遭遇恶老师和自己当恶老师
热度 56 应行仁 2014-6-2 11:54
科学网近来进行师生关系大讨论,一些博文介绍了师生温馨融洽的亲身经历,这是非常正能量的。对悲沧彷徨中的师生,也许还想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那我就谈些不一样的,是我在美国当学生和在国内带研究生的经历。虽然绝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也许不符合媒体正确性的标准,但却是带血挂肉的真人实事。 我在美国读博士时, ...
个人分类: 杂感|26732 次阅读|85 个评论 热度 5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