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国的国际数学大师华罗庚
热度 1 陈安 2024-10-25 11:51
为了写好关于华罗庚的这本书(指关于华罗庚的一本新的传记),除了反复阅读和华罗庚相关的资料以及探访相关人士外,我还阅读了大量与华罗庚关系切近的各色人等的传记。读《熊庆来传》主要是想从华罗庚恩师的角度来了解他成长成才的经历,读《陈省身传》的目的则希望能从与华罗庚具备类似国际学术地位且两人一直属于过从甚密 ...
个人分类: 人论|810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看看小家伙们怎么评价科学网名博武夷山老师
热度 2 陈安 2024-6-3 13:21
江山代有人才出 ——国内情报学智库人物 陈璐 情报学(Intelligence Science)背景介绍 我国当代情报的发展起源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科技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军事、科技基础薄弱,国际局势紧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应时代需求,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成立了 ...
个人分类: 人论|1199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回忆吕秀齐老师
热度 3 陈安 2024-4-23 10:40
第一次见到吕秀齐老师是因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吕喆教授来北京,要组个饭局,最后包括吴飞鹏、二傻、吕老师在内的好几个科学网上比较活跃的博主都参加了。吕老师因为喜欢“拍花”,还和也喜欢摄影的吴飞鹏探讨拍摄的技巧,感觉很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女老师。 随后的第二次交往其实是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社长苏青准备组 ...
个人分类: 人论|5398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冯克勤、李尚志怀念万哲先先生
陈安 2023-6-16 11:38
【 作者按 】 万哲先先生去世后,他的学生冯克勤和李尚志两位教授先后撰文怀念。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冯克勤刚好接替石钟慈当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我读了五年书,他当了五年系主任,完美覆盖,冯后来又当了中国科大的副校长,卸任后到了清华大学当数学科学系的系主任。李尚志老师则是中国改革开发后第一 ...
个人分类: 人论|85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家精神之六: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热度 3 陈安 2023-6-10 11:11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科学家要言传身教,发扬学术民主,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 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一,华罗庚培养人才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华罗庚先生就 ...
个人分类: 人论|1152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科学家精神之五: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热度 1 陈安 2023-6-9 12:50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 ” ...
个人分类: 人论|973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家精神之四: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热度 2 陈安 2023-6-6 16:48
一,袁隆平 袁隆平始终认为,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归功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归功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 袁隆平 50 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科研阵地,白天做的是杂交水稻实验,晚上做的是杂交水稻的梦,但他从不把杂交水稻研究作为搏取功名的筹码,而是把它作为奉献的平台,总是在前 ...
个人分类: 人论|130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2
科学家精神之三: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陈安 2023-6-6 16:43
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超群的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 少年时华罗庚即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自学, 1930 年在上海的《科学》杂志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高度重视。在清华时他工学兼顾,用 6 年半时 ...
个人分类: 人论|116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悼念我国著名的代数学家万哲先院士
陈安 2023-5-31 12:02
【唉,最近写的悼文似乎有点多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院研究员万哲先先生于 2023 年 5 月 30 日去世,享年 95 岁。 万哲先出生于淄川(山东淄博的一个区),籍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年轻时在西南联合大学就读,受教于华罗庚先生, 1948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此时西南联合大学的三校完成 ...
个人分类: 人论|89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6 1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