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
乔延柯 2016-1-31 22:27
这本书没有认真的通读一遍,所以不敢妄自下论断,就我目前的理解以为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我觉得自我实现是一种“be good”的状态,而自我提升是“be better and better”。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自我提升其实就是自我实现的路径。 之前一个人看这本书的时候实在是难以读下去,反而在读书会一起读高峰体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2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不确定性恐惧
热度 1 乔延柯 2016-1-10 13:02
今天看到一篇心理文章,写的极好。 对未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会导致自己产生认知闭合。从而会放弃自己理性的思考,而做出自己最容易做到,最能预料到结果的选择。 而典型的选择一般是 回避 或者 主动选择坏的结果。 信仰危机 想到刚意识到对信仰的基础晃动的时候,自己内心的痛苦的挣扎。现在看来,是因为失去了确定性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25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如何清晰表达
乔延柯 2015-6-22 23:40
如何清晰表达 因为发现自己在表达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特地思考了下。 最后想到清晰表达两步骤: 先整理清楚自己的想法。 明白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角度考虑。 整理清楚自己的想法, 如果自己之前只是混沌的感觉,就先不要急于表达出来。当然,如果被当众点名要直接抒发意见,这个时候如果直接说自己没想法,显 ...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26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好书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乔延柯 2015-5-9 16:13
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最近看了一本好书,忍不住又想推荐。照理说,这样一个书名,我是肯定不会打算打开看的。但在一个群里采铜老师大力推荐,本着好奇之心也就拜读一番。刚看前面几页感觉也就so so,但是越往后越精彩,果然大家手笔。 七个习惯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独立期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28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好书推荐---看见成长的自己
乔延柯 2014-12-21 20:05
这是一本好书,推荐大家阅读。 它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式和僵固式思维模式。 僵固型的特点 如下: 僵固型自以为具备某种天赋,不必学习,不必努力去追求 僵固型更在意别人的看法,拒绝变化的学习策略,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裁判,而不是盟友。 而 成长型特点 如下: 成长型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升自己,相 ...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22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和自己的内心保持通话
热度 2 乔延柯 2012-11-4 12:03
如何让自己的心智真正成熟起来,这样的问题应该大多数人都想过。我理解心智的成熟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自信,不妄自菲薄,不狂傲自大;有独立的思想,万事万物有自己的看法,不盲从,但足够宽容,有好奇心;不会感觉寂寞,有孤独感但可以自己承受,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享受孤独;足够淡定,经得起岁月的煎熬,不浮躁,愿意探寻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5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如何快速思考和回答问题
热度 1 乔延柯 2012-6-3 22:04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遭遇无法预见的场合,突然要求你对某一个问题做出反应,给予回答,在手足无措的情况下,你如何能够快速反应,罗织语言,给出一个看似比较满意的回答?个人觉得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 我就曾遭遇过一次,在公众场合,突然被要求发言,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如何切入话题。这件事情 ...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12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面对问题的思考逻辑——工作中遇到的两个问题的启示
热度 1 乔延柯 2012-2-27 18:03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两个棘手的问题。外在的表象都是前所未见,比较诡异,自己处理这两个问题已经耗费大量精力,公司也耗费了大量资源进行支持,然而最后的问题点却极其简单。内心除了感觉“糗大了”之外,还一直在想着自己在面对着两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考虑到有可能是是这样的解?如何来避免这样的情 ...
个人分类: 工作求职|333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关于想做和能做
乔延柯 2012-2-3 22:14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关于兴趣和前景的问题。个人想把这个问题换成:如何在职业生涯中考虑“想做”和“能做”这个问题。 1) 想做通俗来讲就是兴趣。 兴趣个人觉得可以分两点: 第一 是持久的兴趣 。这个应该是内心强大有自省能力的人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可以对 ...
个人分类: 学习心得|26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7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