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与AI聊【格律诗的平仄】(续完)
张华容 2025-6-19 09:04
【我】:咱们还聊格律诗的平仄。根据你此前的解释,我得出的结论是: 所谓“平仄美”只是主观想象的结果,并非客观反映的事实。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ChatGPT】: 已思考几秒 我认为你的观点抓住了关键:所谓“平仄美”确实不是什么天然、普遍存在于声音本身的客观事实,而是基于一套 文化约定与朗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8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AI聊【格律诗的平仄】(续)
张华容 2025-6-4 09:18
我把AI牵领到沟里了 …… 【我】:咱们接着聊格律诗的“平仄”。你既然承认,无论古今汉语的声调都是非常不统一的,那么你前面所说的【格律诗中对平仄的严格规定】的意义(从 听觉美感、结构与记忆、意境与表达等来看)也只能对一种当时被“公认的”标准语音而言吧。这【标准语音】就是(也只能是吧)古代的“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77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AI聊【格律诗的平仄】
张华容 2025-5-31 08:45
与AI聊【格律诗的平仄】 【我】:请问,你认为【格律诗关于平仄的规定】有 实际意义 吗? 【ChatGPT】: 格律诗中对平仄的严格规定,归根结底是一种以“声调对仗”来组织韵律与抑扬顿挫的艺术规范。它的实际意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考量: 一、从听觉美感来看 节奏与律动 平仄相间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86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AI聊【难得糊涂】
张华容 2025-4-26 09:02
与 AI 聊【难得糊涂】 【我】:请分析一下 “ 难得糊涂 ” 流行的现象。 【 ChatGPT 】: “ 难得糊涂 ” 是中国人常引用的一句俗语,字面上看似鼓励 “ 糊涂 ” 与 “ 糊弄 ” ,但其流行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社会心理需求。下面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8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AI讨论:汉语的声调(四声)
张华容 2025-4-16 11:35
【我问】: 四声中 “ 上声 ” 的 “ 上 ” 要读成第三声,这是谁定的? 【 ChatGPT 】: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涉及到了语言学、语 音史和术语演变的问题。 一、四声中 “ 上声 ” 的 “ 上 ” ,为什么读第三声? 在现代普通话中, “ 上声 ”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12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与ChatGPT聊《中国大妈现象》
热度 2 张华容 2025-3-17 06:17
与 ChatGPT聊 《中国大妈现象》 【我】:请您分析一下产生【中国大妈】现象的原因。 【ChatGPT】 : “中国大妈”现象 指的是中国 1.经济原因:财富积累与消费能力提升 财富积累 :当代中国大 观点转变 : 2.社会原因:退休后时间充 ...
个人分类: 与AI对话|121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6 0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