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从湿热、肾虚、瘀血的实证历程,看中医概念的科学化瓶颈
聂广 2025-7-16 20:36
引 言 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医术语的客观化、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湿热、肾虚、瘀血等中医三大核心概念的实证化研究引人瞩目,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难以像“炎症”那样完成其现代转化,其瓶颈何在,根源是什么? 之前,我们对比了“炎症”与“上火”两个概念的发源和演变,现在需要更深入地剖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4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西医话语体系及其融合问题
聂广 2025-7-15 21:07
引 言 中西医话语体系及其融合问题,这真是个既宏大又具体的好问题,应该有一定学术背景才能够深度解析。 首先,中西医的话语体系差异是个关键痛点。要说清楚两者根本差异在哪里,不能简单说“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中医的“气”对应什么?阴阳五行是哲学框架还是实体?西医的“炎症因子”在中医里又算什么?这些概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585 次阅读|2 个评论
曾小平:中医临床思维的四种方式
聂广 2025-7-15 18:25
按:老实说,我不太赞成师兄的这种归纳逻辑,以及得到的结论。这种逻辑及其结论,拘泥于就中医论中医,就现状论中医,缺乏战略高度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宽度。例如,所谓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是人们基于西方医学压力而发掘出来的“特色”。显然,在西学东渐之前,人们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特色。中西医的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5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革命的观念变革及其过程
热度 1 聂广 2025-7-12 21:23
引 言 追问起科学革命中从猜测到实证的观念转变过程及其原因,涉及到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核心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历史脉络,然后是关键人物和事件,最后是观念变革的内在逻辑。用“如何发生”和“过程怎样”来提问,说明我们更关注演变过程而非单纯结论。 因此,几个关键点必须包含:古希腊的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93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1
中西医学是地域文化差异,更是以科学革命为标志的古代自然哲学与现代科学的时代差异
聂广 2025-7-11 21:19
引 言 中西医的本质差异是什么?它不是简单的地域区别,而是科学革命后的文化范式差异。从这个视角出发,可能对理解近代以来的中西医之争有一些帮助。 这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自然哲学与科学范式的区别、文化认知差异,以及“科学革命”这个时间节点的意义。 从专业角度看,这个问题涉及医学史、科学哲学和认知 ...
个人分类: 比较医学|9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在轴心时代,中国数学与古希腊数学的差距?
聂广 2025-7-11 21:07
引 言 轴心时代一般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期间,这正是古希腊数学和中国数学开始形成各自特色的关键时期。从数学史可以看出,古希腊数学从公元前600年左右开始,持续了约1300年。而中国数学起源于石器时代,在轴心时代处于先秦萌芽时期(远古到公元前200年)。其关键差异在于: 在数学体系方面,古希腊建立了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8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数学求证到物理学实证:古希腊人在哪里迷了路?
聂广 2025-7-10 21:12
引 言 当我们用“数学求证”和“物理学实证”的相互关系来考察古希腊学术,就会发现:那个时代的先贤在数学里建了座逻辑宫殿,却在物理世界迷了路,为什么他们没跨出关键的那一步? 首先是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方法论缺陷。他那个“自然位置”理论明明可以用斜面实验验证(后来伽利略就这么干了),但希腊人只满足于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8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革命中的数学进步与作用
热度 1 聂广 2025-7-10 21:05
引 言 数学如何推动科学变革?这是考察近代科学革命的一个主要方面。 科学革命通常指16-17世纪,数学突破集中在几个关键领域:解析几何把几何代数化,这是笛卡尔的功劳;对数简化计算,纳皮尔贡献很大;微积分更是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巅峰之作。这些进步直接解决了当时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数学在科学革命中的作用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01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革命的循序渐进:从天文学、物理学革命到化学、生物学革命
聂广 2025-7-8 21:03
引 言 这里,我们将视角从科学革命的本质特征转向其渐进发展过程,特别关注不同学科革命的时序关系。在理解科学革命的整体图景后,探究其内在演变逻辑,厘清学科间的革命关联性,是十分必要的。 天文学确实是绝佳的起点:哥白尼革命用数学重构宇宙模型,伽利略用望远镜获取新证据,完美对应之前强调的数学化与工具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8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走向实证:近代科学革命的观念转变与范式更新
热度 2 聂广 2025-7-7 21:46
引 言 关于“实证”这个核心词,需要放在16-17世纪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当时欧洲正经历从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向新知识体系的转变,而“实证”正是这场革命最锋利的矛。那么,该怎么剖析时代转型的这个关键特征呢? 首先是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牛顿的光学棱镜实验,这些不是偶然的观察,而是精心设计的可控验证。这提示了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09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7 0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