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ggong

博文

由张小龙演讲想到的

已有 3554 次阅读 2016-8-26 06:01 |个人分类:读后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从开始读研究生到现在,常常需要思考研究方向。刚开始,常常苦于想不出合适的课题,寄望于导师给一个,最好是方法步骤都现成,自己一步步做下去即可。懂的多一点了,就演变成这也想做、那也有意思,最好都做了!于是就有了专注力不够的毛病。

今天看到张小龙2012年关于微信的演讲幻灯片(http://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8577.html),很受启发。他强调要关注用户,关注真实的需求。这实际上与大牛们常说的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如出一辙。他讲的方法就是直接在微博上观察用户的反馈,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指标,好玩。科研工作还有一个先一步的思考,即明确自己的用户,然后才是明确他们的需求。对自然科学研究而言,很多时候用户似乎是全人类,因为所有创新的成果是在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亦或是颜宁老师常提到的窥视神迹。而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发现,真正的用户可能是你的同行以及未来的同行,即真正会用到这一发现来指导他们自己的工作,从而最终推动人类进步的人。比如这两天的英国科学家在Nature上报道发现半人马座三体中的比邻星周围存在类地行星,让广大吃瓜群众有了新的谈资,科幻作家有了新的灵感和素材,但更重要的,是为天文甚至航天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若有人类外星殖民的那一天,回溯历史,这一发现若构成了人类拓展疆域的必要条件,那一定是因这一发现真正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相反,小明通过深度挖掘发现“自己家院子里地下3米处有蚯蚓2只”,这条信息只有他知道,他在百度贴吧发帖宣布此发现,也拓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但可能此发现唯一的用户是小明本身。对自然科学研究而言,分析同行的需求,即分析领域发展的瓶颈;分析“未来的同行需求,即分析此工作的预期成果是否会在未来直接或间接为人所用。讲朋友圈时,张小龙有句话叫为自己要用而做,放到自然科学研究,就是先不讲高大上的为人类求知,而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出发点。


搞科研要面临发文章和申基金的压力,所以选择热点话题做短平快的研究是一时之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价值无价值的信息混杂,而时间才是稀缺资源,若是不加选择的投入到一个又一个短平快的课题研究中,只会让信息更加爆炸,时间更加稀缺。即使受到科研平台、样本、技术等资源的限制,选择课题时我们常面对选择过多而不是太少,应懂得克制“做多的欲望”,选择一个真正重要的题目,仔细思考挖掘真正重要的问题,再开展研究。


权当自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1547-998734.html

上一篇:把简单的题答对
收藏 IP: 151.152.1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