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光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yj

博文

雀山游记(4):堂顶与前堂

已有 4289 次阅读 2016-7-28 14:09 |个人分类:足行天下|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游记, 雀山

2013611下午,独游雀山。

1620分,从齐公堂下面沿小路向东又回到了堂顶。北面的山谷。

向西北看,能见度尚可。

西面平缓倾斜的山顶,由于第四纪黄土沉降,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土壤,长满了青草。据说齐景公曾在此放马,称为放马场,前些年倒是经常有放牧牛羊的。网上很多人相互抄袭,说是山顶有千亩盆地,牧草繁茂之类的,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山顶盆地,而是雀山顶东北部分和东堂岭山顶倾斜平缓并通过前堂山坳连在了一起;面积也不是千亩,通过天地图测量投影面积,东、西两片正好各有150亩,共计300亩。植物群落优势种为芒草,牲畜适口性应该不算好。2013年从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有两家公司要合作对雀山进行商业开发,除了建设一些仿古亭台楼阁、游乐设施、道路设施外,还要建设“三处商业中心,流苏林停车场商业中心、雀山顶设立以雀山商务会馆为中心的商业中心、放马场商业中心,以满足旅游地产项目的需求。”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正是平缓放马场对降水进行渗滤,才形成了山体中的多个溶洞和山下多处泉水,如果山顶建成了房地产项目,势必大大减少了降水渗滤,反而代之以污水,那雀山就毁了。好在现在房地产降温,雀山开发之事至今仍无动静。今年春节回家时,又听说俺村一个在外挣了点小钱的人回来将堂顶承包了,具体要干什么,众说纷纭。钻到钱眼里的人,你们为什么总惦记着这座山呢?我觉得应该将雀山保护起来,保持现状,让自然植被自由恢复,适当人工栽植点儿观赏花木,这才是最好的开发。

这是南面的前堂山坳。

放马场西片,雀山顶东北部分。

前堂山坳,放马场东、西两片的汇水口。

一块石头,花纹不错。

看到出来阳光了,于是向西到高处准备拍照。可等登到高处,阳光又没了。

从西到北的合成全景。

从西北到东的合成全景。

从东北到东南的合成全景。

继续向上,从西到西北的合成全景。

从西到北的合成全景。

从东南到西南的合成全景。

南面,有些地方已经有阳光了。

东南方,前面是七岭山,后面可见到为山顶,远处是小龙山。

沿山坡下行,再看东南方。

南方。

这种植物不知叫什么,记得原先经常和艾蒿一起拧成草绳用来熏蚊子。

草上停着一只红蜻蜓。

时间已是1648分,二姐打来电话问我在哪儿,手机信号很弱。

1651分,来到放马场东、西两片汇水口处,向上看。

下方是近10米高的一个断崖。我原打算从此下到沟底,可是灌木茂密,无法看清断崖的具体情况,又没有同伴协助,为了安全起见,便取消了这个打算。

南面的前堂,两山夹持。

从堂顶汇水口向上,准备沿悬崖边向东绕行。

前堂西山。

向下看堂顶汇水口。

放马场西片,雀山顶东北部分。

前堂西山的山崖。

前堂最北端。

向南望去,青山含黛,麦田金黄。

向南走了一段,悬崖已尽,于是顺山坡下行。虽不是很陡峭,但荆棘丛生,也不太好走。

1658分,终于下到了悬崖下面。

向西北看堂顶汇水口。

继续下山,东面悬崖下被灌木遮挡的黑色部分是两个洞口。原先到过,洞很浅,洞顶石窝中有野鸽子。

向北看堂顶汇水口,被树木遮挡。

西面的山崖。

脚下山坡满是碎石、灌木。

刺榆,这片山坡上原先有不少,小时候跟着大人来撸过叶子做小豆腐。

1703分,下到沟底,向北看堂顶汇水口处的悬崖。我觉得下大雨时,整个放马场除了渗滤外,形成的径流汇聚于此,一定会形成一条瀑布,可惜到目前为止仍无缘得见。

石块间的野生大豆。

仰望西面的悬崖。

沟底的树大多是刺槐。

一块大的叠层石。

沟底金黄的小麦。

沿路向南,东山坡。

一块地里栽植的小核桃树已经结果。

往前走,路边石堰的缝隙中忽然飞出一只鸟,上前一看,有一只鸟巢,里面还有鸟蛋。匆忙拍了两张也没对上焦,为了不过多打扰亲鸟,赶紧撤。

1712分,来到了前堂的小公路,南面正对张家洼顶。

西南方是榆树山。

沿路向西,雨后的榆树山清新翠绿。

路随山坡向西北,前堂西面的这个小山谷是西荒。

路边的麦地,后面的房子是龙泉山庄,前几年荒废,听说今年春天又开业了。

墙上有很多书法、绘画,全是俺村的大才子刘光恩所为。我上初中时他还是学校老师,当时全县书法比赛,他获得了柳体第一名,欧体第二名。

顺路前行,1712分到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打的山洞口,铁门紧锁。小时候进去过,最尽头是一个垂直溶洞,就是堂顶放马场下渗水溶蚀而成的。据说下大雨时,溶洞顶会垂下一条瀑布,向下通到下一层打的山洞,还有一条横向的地下河。

洞门口,一株开花的托盘儿。

时间不早了,该回家了。

沿路向南到榆树山北坡后向东,路上一丛灌木遮住道路,像一个门洞。钻过门洞,向西看。

土坡上的葛藤。

榆树山下部这个地方是页岩,当地叫黄薄板。

七岭山。

西面的雀山。

沟底坡上的栾树。

向北看,前堂山谷汇水来处。

土坡。

爬到柿子树上的葛藤。

稍微平些的土坡都被老祖宗开成了耕地。

一棵大核桃树。

向北看后沟。

土崖。

东南方是骆驼岭。

向西看,远处是西峪西山。

骆驼岭。

这是俺村最大的一块地,叫五亩地,旧制大亩,合现在15亩。

向西看骆驼岭。

北望七岭山最南山头,天完全放晴了。

东南方,俺村南山。

1754分到达李家崖跟,西半部分是父母种的小麦。



游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7219-993198.html

上一篇:雀山游记(3):堂顶与齐公堂
下一篇:和父亲一起割麦子
收藏 IP: 112.253.1.*| 热度|

3 杨正瓴 朱晓刚 郭向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