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胡锡进说网络媒体中为什么会有很多的负面声音

已有 2656 次阅读 2016-7-21 22:25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媒体, 中国崛起, 环球时报, 单仁平, 胡锡进

记者:你怎么看民间声音,尤其是一些媒体声音总是跟政府对立?

胡锡进:原因很多,我只说其一。媒体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差,以前新闻人处在国家的重要层面,政治地位很高,收入也不错。现在都是媒体民工,包括我本人,媒体人政治地位越来越低,收入越来越下降,越来越不受尊重,这批人都一肚子气啊。媒体长期这样,一定会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记者们没吃没喝,生活很拮据。很多媒体人现在干到30多岁都走了,觉得没有前途。很多人做媒体纯粹就一份工作,没有忠诚度,也不下功夫。

----------------------------------------------------------------------------------------------------------------------------------

实际上,互联网时代兴起以来,媒体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不论纸媒还是网络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不再是朝阳产业。而且传媒业本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发行量,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利润,面对不断高涨的不动产价格,媒体和媒体人在大城市里的生存越来越困难,难免不会产生牢骚。这种情绪自然会表现在报纸、网站上。《环球时报》为什么能自觉坚持自己的“中国声音”首先是他在经济上是成功的、独立的,每期超过100万分的发行量,使《环球时报》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大报之一。虽然纸媒的生存越来越困难,但是靠卖报纸和广告收入,环球时报每年有几千万的收入,她的采编人员的收入水平也可以在北京维持体面的生活。

当然,《环球》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首先,她依托人民日报遍布世界的记者网络,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正在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独家报道,在国内没有几家媒体可以做到这一点,更不用说不计其数的网站了。第二点,《环球》的立场切合了中国崛起的民族心理需求,而且每期不足一根雪糕的零售价格也很亲民,赢得了比较坚定的读者群。《环球时报》随着中国崛起,随着《环球》的读者一起崛起。胡锡进总编实际上太谦虚了,大国的驻华外交官每天早上大概都要看一下“单仁平”讲了什么(虽然不是任仲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992085.html

上一篇:某些蒙面的侠士有必要如此上窜下跳吗?
下一篇:和平更多依靠的是大国均势
收藏 IP: 171.34.196.*| 热度|

2 文克玲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