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久与快的分歧----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12)

已有 2247 次阅读 2016-7-12 06:23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久与快的分歧----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12)

武夷山

对王鸿飞“关于写作”的评论:

    说得绝对一些,论文的起码标准是去掉大小标题,文章仍然气脉贯通。我带的研究生们在论文上的共同问题是“气不顺”,只知道用大小标题来支撑文章的架子。他们不知道,没有内在的文气,架子只是死东西,如脚手架;有了文气,架子才化成了骨骼。

对鲍得海“宇宙学交响乐暨飞碟狂想曲(III)---广义相对论宇宙观”的评论:

   无论用什么形式的能量与外界智慧生物交流恐怕都不可行,能量不够大,好比最大的环形加速器只能以地球赤道为隧道一样。人都能“思接千载”,智慧生物应该也能“思接万里”,否则他们就不够智慧,不与他们玩也罢。
   博主回复:按我们的理解...将信息传送到远处可能需要很大的能量...其实不一定!
   一个例子: 以前是千里马日夜兼程...现在是互联网...以后呢?

对杨玲“唐僧用人--新编四大名著之西游篇”的评论:

   经有啥好取的?如来佛直接将真经交给唐皇不就得了。:) 如来佛知道,与其让人类无所事事,无聊到死,不如鼓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
   博主回复:知我者,武老师也。其实真心想去取经的人永远是少数,可惜这少数人中,还有不少被体制拒之门外。

对张玉国“观复博物馆”的评论:

   多年前,马未都没这么火时,我们小家三口人去参观过,我还在留言簿上题了副对子 :
   去复来,来复往,世界大同是理想;
   眼观鼻,鼻观心,中华文化乃本根。
   对子嵌入了“观复”二字。说起来也没几年,但恍若隔世了。

对俞立平“有意义也有意义,没有意义也没有意义!”的评论:

   张载为什么说“为天地立心”?就是说,天地的意义(当然,以及人生的意义)是人“放”进去的。

对青水洋老师“让我们慢步走向天堂!”的评论:

   老子(作为东方文化代表之一)将“久”放在第一位,西方价值观将“快”(与之相联系的有“进步”等观念)放在第一位。所有的分歧源于此。

对杨玲“三十而立飞越迷雾”的评论:

   我手头的科学史事例还不算多。我的感觉是:谁有了一个天才的直觉设想,又“偏执”,就可能成功;有天才想法但不偏执的人,一受讽刺打击就放弃了。但是,直觉加执著的成功者的下一项研究也许就走入死胡同。若可能把直觉(东方人更擅长)与严格冷酷的逻辑(德国人的特长)结合起来,就臻于完美了。

对杨玲“返璞归真:Returnto innocence”的评论:

   做学问有可能拜到老师,谈恋爱、为人父母,都不可能有老师。因此,初恋的这一段经历多少都起到了老师的作用。无论与初恋情人是怎么分手的,单单考虑到“准老师”这一条理由,都可以永远感激对方。
   博主回复:武老师,非常同意!我一直感谢那些爱过我的和我爱过的女孩子们,她们都是闪动着的精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90045.html

上一篇:一位同学怀念陆明莹的文章
下一篇:伟大的科学家,伟大的导师(受托代发)
收藏 IP: 1.202.72.*| 热度|

2 钟炳 徐令予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