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听有人说“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可信”、“中国的统计数据都是人造的”这样的言论。但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太过严重了。其实统计数据还是可以反映很多问题的,只是你需要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那些数据可信,那些数据不可信,它可以反映多大程度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用,以及如何用其他方法对所分析的数据进行校正。
1、为什么说统计依赖于税?
做统计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一个地区的统计数据的质量与完整性跟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联系的。即一个地方越发达,它的地方税就越多,统计部门的力量也越充实,做出的数据也越完整,质量也越高。这在环境保护、环卫设施、教育投资方面也往往是如此。
但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就是统计口径不一样。在经济发达的地方,统计一般尤其重视大头,一些门市店都可能被忽略,或者做一个粗略估计。因为统计这些数据需要很多人手,费时费力,与整个地区庞大的经济体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了。而相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可能就会被列入统计之列,以支撑本来就不足的经济体量。
因此统计依赖于税收,税收则依赖于经济发展的程度。
2、不同地区的经济可比性
由上面一节也反应出一个问题,就是既然统计口径不一样,那么怎么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可比性呢?其实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可比性是比较差,但是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数据,欠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数据还是具有可比性的。同一个地区纵向上也是可以反映其历史发展轨迹的。
其次,国家统计局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统计口径,在很多地方都设立了统计支队,现在已经基本覆盖所有地市一级单位。所以它们的数据是比较可信的,也可以比较的。
3、该如何对待和利用统计数据
我们不能一味的否定统计数据,但也要看到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利用统计数据。其实统计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和计量分析以后,其实可以反映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佐证最好。所以我的看法就是需要对研究区做一定的实地调研作为佐证。当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可以找做过经验研究或者调查研究的文献作为佐证。
而且经验研究和调查研究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许多数据需要深入当地,才能更好的和更合理的解释数据的分析结果。单纯从数据层面分析得到的解释还是很有限的。
4、关于基层统计的三次经历
最后谈一下我对于基层数据的看法。这与我的三次经历有关。
第一次是跟村里的一个会计(更正确的说法是”报账会计”),她在编农村的消费调查数据,喊我帮她填。我说,统计数据就是这么来的吗?她说是。接着她又说,政府一个季度给100元钱,让村民给填这些数据,说有几个有功夫帮你填的;不过也有认真的,认真的填的真好。
她还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说不管你们镇上还是企业几个会计几个出纳,在村里就一个会计:报账会计。
第二次是跟镇长助理聊天。他跟我讲跟企业打交道要数据的事情。说一个地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跟做统计的这个人的人脉关系和业务熟练度有关。相互越熟悉,企业给你的数据越接近真实;你业务越熟练,越有经验,你也越能判断这个数据能真到几分。
第三次是我的个人经历。我曾经统计过下一年房地产建设开工面积的数据。第一个来源是电话询问各个开发商的第二年计划开工面积,然后加总统计出一个数据。第二个数据来源是建设开工需要去区建设局办理备案,从他们那里拿来的数据。两个很不一样。最后当我们开车在辖区转的时候,发现真实的开工,又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可能与企业的资金周转,以及住建部门监管不到的区位有关。
最后,单个数据可能反应不出什么问题,但是互相对照可能就很有意思。如果将不同年份做一个趋势线,还是可以反响相同的增长问题。而且统计部门的数据也是经过校对的,要比我看到的更准确许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