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中日误会何所致

已有 5348 次阅读 2016-3-15 08:21 |个人分类:文化漫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日, 误会, 何所致

中日误会何所致

   “据说中国人学日文比西方人要更困难,日本人的中文也比西方人差,是否有根据?”这段文字,摘自小文“中日文化之差何所在”之后的留言。这位读者的问题问得好!其实,这也是我颇有感受的一个话题,于是,决定再续小文,以飨读者。

   “容易实现的梦想不叫梦想,容易放弃的诺言不是诺言”一句小品里的台词突然跳出脑海……为什么会联想到这句台词呢?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时企业提职称开始要考外语,大专毕业的朋友阿Q,自知英语水平实在有限,竟然报考了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日语,而且还考过了!后来,我为了出国考了英语考法语,虽然连续过关,但却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日本。记得我出国前,朋友聚会,鼓励我说,阿Q能靠日语当工程师,你也一定可以靠日语拿博士……

   我以一个日语盲来到了日本,发现:除了我会认的汉字以外,剩下的就是爷爷字典里的字了。这里我得加一句解释,我爷爷时代的字典都是繁体汉字,读音符号也非现在的拼音,我印象中就跟日语里的片假名差不多的样子……总之,我不怕了。到日本就像“时空穿越”回到了旧社会……

   我来自古都西安,古称长安的地方。京都、奈良古老,那还不都是照着古长安的样子做的嘛!这日本有什么啊?什么不是从我长安“拿来主义”,怎么拿还拿错了?真笨!怎么“走”字日本的意思成了“跑”?喝的“汤”怎么成了洗澡的地方?……

   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祖国来到“小日本”……没想到,越待越冒汗!越待越心虚!越待越惭愧……除去奈良、京都文物古迹不说,单说汉字这一项就够脸红的了。

   “走”古汉语里就是跑的意思,“汤”古代也是洗澡的地方。现代汉语里:政治、经济、哲学、科学百分之九十的词汇来自日语……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用汉字书写出来的西方世界的新知识、新概念、新文化,又回到了汉字的故乡我的祖国。遗憾的是我们落后了,好“追先锋”的日本开始大量使用片假名,直接音译西方知识,所以今天的日语里片假名的比例越来越大。

    再说日本人学习汉语时,首先感到疑惑的是,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会发出完全不一样的音来……因为走遍全世界,自己的名字都是“音译”,唯独到了中国成了“意译”。日本人觉得汉语的简化字和繁体字差异大,汉语“主谓宾”与日语的“主宾谓”语序不同,容易出错。日语发音音域窄,没有卷舌音……所以,汉语说得漂亮的日本人有,但我还没见过一个能超越加拿大人大山水平的!

   日本人说不好汉语,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汉语难学,而是日本价值观崇尚“少说多干”,成就出了一个不擅长语言表达的民族。另外日语音域窄,加之日本人性格多腼腆害羞,缺乏英语的“眉飞色舞”张开嘴巴、抑扬顿挫表达的气概。

   来日本旅游的外国人总说日本人英语说得不好,其实,他们的英语知识、以及普及程度远远大于我们的祖国。只是他们的发音极易导向片假名,比如:咖啡coffee,日语说:コーヒー,用拼音表示出来就是kaohei

   现代日语由三大体系组成,一是日本原有的大和语;其次是是汉语;还有外来语。例如,汉语一个“开始”在日语里就有:始める、開始する、スタート三种。如此众多的外来语(包括汉语),造成日本人习惯用片假名的单词发音说外语;习惯“多快好省”的中国人,学习日语,习惯偷懒用汉语发音读日语汉字不说,也自以为是先入为主地用汉语的意思去理解日语的意思。岂知,许许多多的词汇虽然看上去长得一个模样,其实意思大不相同。

   众所周知的“爱人”在日语里是“情人”、“手纸”在日语里是“书信”……日语的“麻雀”是中国语里的“麻将”、日语的“娘”是中国语里的“女儿”……等等。更可怕的、更容易误会的是那些似是而非的近义词:比如“教养”在日语里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知识修养”,汉语里的“教养”在日语里是一个字“躾”。日语里的“元気”不仅代表身体,也包括精神范围,如果“お元気ですが?”,汉语常常翻译成:“您身体好吗?”,其实更接近的翻译应该是“您好吗?”。日本人常说日本社会、日本经济“元気がない”,我听国内一个著名的谈话节目的嘉宾竟然说:日本经济失去了元气,快死了!其实那句日语的意思用汉语说就是:“缺乏活力”而已。……如此的例子很多很多。

   中日两国共用汉字,容易导致概念混淆。对于西方文化,因为我们明白自己完全不懂,没有近道可走。所以,不得不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虚心扎实地去学习。可中日两国,因为有汉字带路,不仅发音容易偏向母语发音,常常会犯“以我心度他腹”之毛病,曲解对方意思,等到误会已经发生,还彼此蒙在鼓里,“鸡同鸭讲”完全不知对方病犯在何处?

   中日误会何所致?汉字有功也有过,是福是祸两相说……

  红叶随笔 2016031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0818-962675.html

上一篇:日本是女人的天堂
下一篇:中国式变脸&日本式翻脸
收藏 IP: 175.133.109.*| 热度|

32 尤明庆 武夷山 柳竹浠 檀成龙 文克玲 李颖业 杨正瓴 张鹏举 蒋敏强 朱晓刚 王毅翔 田云川 侯成亚 汪晓军 俞立平 陈冬生 徐绍辉 魏焱明 姚伯元 李建国 李天成 黄仁勇 王启云 blackrain007 dulizhi95 GDHBWQ xlianggg chaijf aliala qzw ahmen xiyouxi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