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生了病,去医院看医生。有三位医生可供您选择,一个是年过半百的中专毕业的主任医师,年轻时是一把好刀,治愈过无数个与您相似的病人,口碑极好,但年事已高,故转向门诊。另一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年青博士,刚实习期结束的值班医师,还有一个是正当年本科毕业的主治医师。您会选择谁?
其实,作为消费者,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消费选择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一方面是因为面对新事物,您可能没有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所以,面对选择时,我们只能根据现场所获取的有限信息来做决策。
大学生就业也一样,在高考前,他可能对专业这个词是陌生的,但在高考后,却要他在短时间内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专业。我曾遇到过很多高考咨询的考生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们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平时又疏于学习和观察,所以当孩子面临高考志愿填报问题时,他们很难给孩子相应的引导。所以,孩子只能根据各大高校提供的专业简介来做意向性的选择。进入大学后,当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程时,很多孩子才意识到可能自己并不感兴趣,但已经为时已晚,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只要考试不挂科,基本都能很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是到哪里去找到专业对口工作呢?当发现自己所学与社会所需难以匹配时,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弃匹配,找到一个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依然能拿到适当薪水的工作。也就是先生存下来再说。但实际上,所谓专业不是说学了什么,而是在从事相关职业后,你能解决多少与该职业相关的问题。如果仅仅学了理论,没有机会进行相关的职业锻炼,那三五年之后,其专业理论水平可能就会大大退化,就算从事专业相关职业,可能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所以,作为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引导孩子观察社会职业。让孩子在多次观察学习和模拟职业选择中渐渐明确今后职业的方向。
阳在很小的时候就想做一名厨师,因为在3岁之内,他最热爱的就是吃,最常见到的就是奶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所以,当他知道做吃的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时,他非常乐意地“选择”,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厨师。后来,当他满了3岁,上了幼儿园,发现原来,除了厨师之外,还有修高架桥的工人叔叔,保卫幼儿园安全的保安叔叔时,他的愿望又变了,伴随着他接触社会的机会越多,他发现的“职业”也越多,如果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常问他“长大了想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时会发现,7岁之前的愿望往往变化很快。但慢慢地会逐渐重复,这是父母持续引导孩子观察并思考“这些职业具体是做什么的,要怎样才能做到呢?”等问题的 结果。比如当阳喜欢当厨师时,我会非常乐意地邀请他跟我一起做饭,让他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厨师”工作。然后让他自己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再长大一点,我会带他一起去采购食材,告诉他各种食材的名称和功用。再大一点,当他到了幼儿园中班阶段,我还会带他去农场,观察我们平日所食用的食物到底是如何长出来的。当他生病时,我会尝试利用食物帮助他调理身体,并告诉他为什么该这样做。渐渐的,阳会发现,其实做厨师并不是一容易的事情,要学很多很多知识,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底是否适合自己的健康。在跟他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明显不足,所以,会慢慢买一些与食物相关书来读,也会去参加一些短期的营养知识培训。然后再来引导阳来学习和实践,让他在可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中体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该学什么,具体怎么学更有效益。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主观察、学习、思考和交流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是未来职业的基本功,如果父母从小就未对孩子进行过相关的引导,想让孩子仅仅靠学校教育来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的确是很难的。所以,与其把责任归咎于高校,一味抱怨,还不如多在家庭日常教育和影响中多下工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