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gjjhh   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译文和教案等等。感谢您的浏览,若有收获请“点赞”;若见谬误请“拍砖”。

博文

097如何跳出职业陷阱

已有 2061 次阅读 2016-2-10 06:49 |个人分类:已发译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人生哲理, 人际关系, 职业智慧

                         如何跳出职业陷阱
       〔美〕唐纳·布朗·霍格泰  著    高金华  编译
   科尔比是中东一家公司的市场调查员,经过上百次的调查和几易其稿,他的调查报告终于完成。科尔比他按下计算机的“打印”键,打印机开始输出他撰写的调查报告。这个周末他准备到外地轻松一下,在完成了一项繁重的工作之后也该去海滨晒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把文件备份到软盘上,然后按照文件报送表上的名单把打印出来的报告送给各部门经理。
   当科尔比回到办公室时,他发现自己的上司满脸阴云。科尔比意识到自己冒犯了她的权威:“是她给我了那份表格,我认为她让我把改定后的报告直接送交有关领导。事后她却忧虑不安,因为她没有审阅最后一次打印出来的文件。”这位上司要求科尔比收回这些文件,但为时已晚。“当我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时,他正在阅读我的报告。”尽管科尔比曾经和上司有过摩擦,但他感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的上司深感不安,因为我的行为显得她难以控制自己的部下。”
   在一本与他人合著的关于职业问题的书中,美国波特兰市心理学家艾伯特·伯恩斯坦讲述了科尔比的遭遇:“按照这位上司的观念,科尔比试图篡夺她的权力。”科尔比很快失去了自己的职位。
   科尔比的经历证明了在工作场合至关重要的一条真理:“很小的失误有时会演变成巨大的职业陷阱。幸亏有很多陷阱是可以躲避的,只要你知道它们潜伏在什么地方。
   埃德·贝托夫是迪金森公司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根据同世界各地的2000多位经理的谈话,他归纳出白领雇员犯错误的几种主要模式。格林斯伯勒市“创造性领导艺术研究中心”的专家们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提供的案例,可以把六个最常见的职业错误极其防范策略概述如下:
   1、盲目行动。在任何单位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矛盾另一方的权利足以决定你的命运,你就应该权衡利弊:“我所期望的结局究竟是什么?”
   埃伦在一家公司的下属医院做行政工作,她发现有一位同事工作轻闲但工资却比自己高。埃伦非常气愤,但她尽力保持冷静,以免怒气冲冲地去找院长说理。她仔细地考虑着应该对院长说些什么。丹佛市管理学顾问朱迪斯评价说,埃伦的行动是明智的。如果你想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同时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就应事先拟定一份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行动。
   不久,埃伦请院长坐下来谈一谈,她把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与其他同事做了一番比较。院长推托说,干什么工作拿多少钱是由公司而不是由他来决定的。埃伦早就想到院长可能会这样讲,于是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信任:“如果你确认我们应该获得公平的报酬,那么它就一定能够兑现。”院长说,让我考虑考虑怎么办。第二天,埃伦的电话铃响了:“给你加薪了!”
   在为自己的正当利益而斗争时,埃伦采取了一种恰当的方式。有计划地让院长成为自己的同盟者,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职责不清。不了解领导意图是人们在工作中常犯的错误,但它不难避免。贝托夫指出,如果上司没有抽出时间详尽地向你交待岗位职责,你不妨向他提出你所关注的全部问题,直到确切地了解他对你的期望。明尼苏达州管理顾问和就业导师李·科尔比强调,这些问题不能局限于日常事务,还应询问:“我们这个部门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了适应公司的总体目标我应该做些什么?”
   这种策略使莉萨获益匪浅。莉萨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家电子产品公司工作,七年前她被调到该公司新组建的一个部门。她发现自己不仅受负责质量监督的经理直接领导,而且还要协助另外几位经理工作。这种多头领导使她应接不暇,每天在办公室里要忙碌十来个小时,有时还要把活儿带回家里去干。为了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确认自己拼命工作究竟能得到哪些回报,她起草了一份表格,列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这份表格设计得恰到好处,主管领导把它作为考核工作的依据,而莉萨也摆脱了额外的负担。
   有些部门领导颇有个性,他们对公司制定的章程往往不以为然。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采纳西格马公司管理顾问道格·林德的建议:仔细阅读你的岗位职责(很多大公司都有明确的规定),从中挑选几项最重要的任务,然后拜见你的上司,请他确认这些工作是否重要。把公司的要求和顶头上司的意图统一起来,你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3、不擅交际。贝托夫强调:“地产的黄金法则是位置,位置,位置;而工作的黄金法则是关系,关系,关系。”这就是说,在城市中地产的位置越好,地价就越高;而一个人在单位里的人缘越好,他的工作就越顺利。不幸的是有很多人对自己的一摊工作太专注了,以至于忽略了同本部门的其他成员建立有效的联系;更糟糕的是他们不善于同其他部门的同事交往。
   萨曼莎在这方面有过困惑与成功,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在担任地区销售经理时,她发现自己和公司财务部的人打交道非常困难,而自己手下的人去那里办事却非常顺利。后来她成为员工培训部负责人,同财务部门的交往无法回避。没有财务部的认可,她的培训预算就会成为一张废纸。
   不善交际的萨曼莎决心和财务部搞好关系。该公司的培训部和财务部不在同一个城市,她上任后的第一次外出就是去拜访财务部,力求在他们的地盘上征服他们。她说:“我要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及其对新员工的要求。”财务部主管被萨曼莎的诚意所感动,确信她领导的培训机构也有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结成了牢固的联盟,从而使萨曼莎的培训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把这种培训模式推广到在德国和日本的分公司。
   堪萨斯市职业培训专家鲁思·赛雷斯强调,在一个组织内部结识更多的朋友有很多好处。她说:“目前仍然有人认为工作业绩可以说明一切,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相反,赞扬你的朋友越多,你在高层领导那里的知名度就越高。
   4、优柔寡断。工作中永远充满矛盾。对于令人棘手的问题,有些人能够迅速作出果断的决定,有些人则优柔寡断直至作出错误的选择。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令人棘手的问题,我们不妨采纳爱德华·拉索的建议。拉索是美国康耐尔大学行为科学教授,他把这种解决难题的技巧称为“取景”。在摄影的时候,人们总是把镜头的焦点定位在主要景物上,而把次要的东西放作为背景。同样,如果你把精力集中在问题的关键因素上,你会发现那些次要的因素已经逐渐消失,这会使您的选择变得更容易一些。
   华盛顿州一家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在部队服役时曾经面临过一次痛苦的抉择,当时他带领几名官兵警戒着一座高度敏感的建筑物。他的一位最亲密的朋友擅离职守,这种行为一旦被上级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马丁的部下猜测他可能为了保护朋友而隐瞒这次事件,但马丁最终决定把朋友的错误行为向上级报告:“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军人的职业良心。”如果马丁做出另外的选择,他将严重地损害上级对他的信任和士兵对他的尊重。
   5、不思进取。在“创造性领导艺术研究中心”最近进行的一次调查中,有60%的经理认为:不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难以适应新的情况是职业挫折的先兆之一。
   确信自己具有多方面的技能,你就能够更好地向今天的老板展示自我;如果你想“跳槽”,你就能够自信地向明天的老板推销自己。新泽西州管理顾问玛格丽特·马特指出,人们应该用多方面的才能证明自己可以快速地学习新的东西。在旧的职业不断萎缩、新的职业层出不穷的今天,能够快速地学习新的技能是最好的职业保险。
   让我们来看看约翰的经历。四年前他被波士顿市斯通工程公司临时解雇,当时他从事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但应用范围很窄的工作。但在寻找新的就业职位时,他没有忧心忡忡。因为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例如,他以前当过教师,刚进入斯通公司时曾经从事过员工培训工作。
   约翰来到职业介绍所找工作,他填写了几份履历表,突出标明自己所具有的各种技能。三个月后他获得了一份工作,去一家培训机构当老师,薪水和在斯通公司时一样多。1996年6月,他再次被斯通公司录用,这次就业他进入了该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更新计算机核算程序。
   一般说来,人们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潜能。如果你自己家开办过小公司,你或许可以到大公司从事会计工作;如果你能够把自己家三个贪玩的孩子管教得规规矩矩,你或许能够去大公司负责监督刚进厂的青年工人。但你必须有意识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把潜能转化为现实的才能。
   6、文过饰非。当人们在工作中犯了错误的时候,最好的补救措施就是坦率承认并立即改正错误。北卡罗来纳州货物经纪人格里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当时他在一个具有垄断性质的市场中为西尔斯公司大批量采购商品。市场管理机构规定,进入该市场的购买者必须公开自己的帐户和资金余额。如果你帐户上的资金已经花光,在下一个卖季到来之前你不能赊购新的货物。
   当一位日本商人向格里展示一种非常新颖的女士手提包时,格里发现自己的帐户上已经没有资金了。他意识到自己本应留出一部分钱来,以便抓住这种难得的进货机遇。当时他有两种选择:悄悄地放弃这笔能使西尔斯公司赚大钱的买卖,或者向公司老板承认自己失算并请求补充资金。当格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左右为难时,公司老板偶然走了进来。格里对老板说:“我遇到了难题,坦率地说我犯了错误。”他如实地向老板汇报了情况。
   老板被格里的诚实所感动,没有指责他计划不周,马上为他调拨资金。当西尔斯公司把这批手提包推向美国市场时,它赚取了巨大的利润。在承认失误的过程中,格里获得了一份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当你发现自己落入职业陷阱时,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爬上来而不能越陷越深。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1999年第5期)
   原载:《家庭主妇报》2000年2月22~28日第13版。(编辑:宋洋)
   投稿标题:六大职业陷阱及规避策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22151-955342.html

上一篇:096美国人出国旅游风险多
下一篇:099美国用高技术设备训练警官
收藏 IP: 223.73.19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