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ngk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hongkx

博文

无锡历史文化名村礼舍村: 一门四博士,一村四院士

已有 8794 次阅读 2015-12-26 23:57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无锡历史文化名村礼舍村:

一门四博士,一村四院士


   孙冶方和薛暮桥两位大师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礼舍村人,他们都是新中国经济学术界的泰斗。巧合的是,孙冶方和薛暮桥是同村人。由于小小的礼舍村走出了多位名人大家,201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认定礼舍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孙冶方故居(纪念馆),位于礼舍老街121号,免费开放。孙冶方故居原名敦厚堂,建于清代晚期,砖木结构,前后共五进,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

   从礼舍路转入一条小巷便来到了礼舍老街。礼舍老街沿街的铺面清一色原木色的木板门,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街两旁有晾晒的腌菜,生活气息很浓。沿老街西街走进去约50米后,便是礼舍老街古戏台,孙冶方故居(纪念馆)就在古戏台的旁边。故居的正门是临街的,正门上方有杨尚昆题写的“孙冶方纪念馆”6个大字。纪念馆孙冶方生前用过的物品、读过的书、一些著作的手稿等,如今都算是“回家”了。在故居东侧的书屋里,看到书橱里整齐的摆放着孙冶方生前阅读过的书籍,包括《解放前的中国农村》、《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资料汇编》等。


   薛暮桥的故居跟孙冶方故居距离仅200多米,步行一两分钟便到了。2008年7月1日薛暮桥故居正式开放。

   薛暮桥故居也称慎修堂,建于清代晚期,位于礼社街287号,坐南朝北,有三间四进一备弄。在2006年的时候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薛氏子嗣依然在此居住,所以故居没有交给地方政府管理。一进的大开间里悬挂展示了薛暮桥的生平情况介绍及部分遗物,一进的大开间内还摆着一张躺椅,几张凳子,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薛暮桥侄薛光农的媳妇孙荷琴说,自己的公公薛延龄跟薛暮桥是堂兄弟。从孙荷琴嫁到薛家后,就一直住在这个老宅子里。老宅都是木质结构,平时堆放一些谷物、生产农具之类的东西。孙荷琴说,每年薛暮桥的女儿们到马山给父亲祭扫后,都会到故居来看看。


   名人辈出一门四博士一村四院士

   在礼舍的老街上还有很多名人的故居。就是这个小小的礼舍村,出国的各界精英名人有上百位。

   这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一门四博士”和“一村四院士”。

   据介绍,民国以后,礼社有过薛氏“一门四博士”的光辉历史。薛光鄂、薛光琦(薛仲华)、薛光钊、薛光钺四兄弟分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国后分别出任国民政府检察院首席检察官、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教授、江苏省长公署参议。曾任国民政府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社会活动家、实业家的薛明剑,曾兴办芙蓉圩水利工程和中小学,创建锺瑞图书馆,并与荣氏家族一道为无锡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礼社“一村四院士”更使这个古村落流光溢彩。

   薛暮桥,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禹胜(薛明剑之子,供职于电力部电力自动化研究所),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薛禹群(薛萼林之子,为南京大学水文地质专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秦伯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少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另外,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薛明剑之女薛禹谷,女性教育家薛正,原上海华东医院院长、医学专家薛邦祺等都是礼社走出的杰出人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4989-946109.html

上一篇:卢作孚的“北碚模式”与张謇的“南通模式”的联系与区别
下一篇:江苏省无锡新区七房桥“院士村”, 一门出了七个院士
收藏 IP: 114.232.1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