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刘江琳晴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w373737 制造服务工程研究

博文

祝贺浙江大学陈纯院士

已有 8880 次阅读 2015-12-7 12:08 |个人分类:制造服务技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工程院入选两位的大学

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大、上海交大



 陈纯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入选专家,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2012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55年12月出生于浙江象山。1982年1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控制理论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5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
   
   
陈纯教授非常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一直坚持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先后担任了《计算理论》、《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编译原理》课程的主讲,其中本科生课程《编译原理》的教学质量评价近四年连续获得优秀,共培养了50多位博士研究生和60多位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陈纯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在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6篇;获第26届AAAI最佳论文奖(2012年),担任海量数据处理领域顶级国际会议VLDB大会主席(2014年);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51项。曾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陈纯教授一直专注于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融合。作为第一研制者先后主持研制完成的“计算机丝绸印染花样设计分色处理及制版自动化系统”、“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地毯混色数码喷印系统”和“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系统”等四个工程系统,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上世纪80年代末的“计算机丝绸印染花样设计分色处理及制版自动化系统”,在世界上首次集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硬件技术等为一体,由彩色光鼓输入、分色描稿、激光照排输出等模块组成,完全改变了印染前处理工艺的传统手工描稿方法,开创了计算机分色描稿及制版自动化的时代,在整个印染业得到广泛应用。又如近年来的“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系统”,实现了织造面料实时高分辨扫描和图像分割、花型自动识别与实时变形校正、印花图案自适应配准喷印等功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图案织物混色精准喷印系统,属国际首创,该系统的产业应用开创了全新的纺织品类,发展前景广阔。作为第一研制者主持研制成功面向工业设计师的“智能化软硬件开发系统SMARTlit”,该系统将传统的概念设计、外观设计、结构设计与硬件选型、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等进行集成,可帮助工业设计师快速开发出具有智能化功能的产品样机,极大地推动了产品智能化功能设计技术的发展。
   
   
陈纯教授三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与中国轻纺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紧密结合,尤其在大型智能轻纺装备的原始创新上屡获突破,不断开创出“第一”。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等奖6项。


12月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单。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纯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另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新增工程院院士名单中还有4位浙大校友。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研究员陈学东(浙江大学化工系1986届本科,1996届硕士,2004届博士),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罗安 (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届博士),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陈建峰(浙江大学化工系1986届本科,1992届博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新友(浙江大学农生学院2011届博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中国工程院网站消息,中国工程院2015年共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农业学部9人,医药卫生学部7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
   
   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岁,比2013年下降0.7岁;60岁(含)以下的56人,占80%;61岁至70岁(含)的12人,占17.1%;70岁以上的2人,占2.9%。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为工程院院士。共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其中资深院士322人),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
   
   (涵冰 欣文)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校杨德森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我校2003年以来产生的又一位院士,也是我国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十几年间产生的又一位院士。

杨德森教授1977年考入我校水声工程系,1982年起留校任教,是我校水声学科培养的杰出人才。杨德森当选院士,标志着我校多年潜心研究的水声成果得到船舶海洋工程界的充分认可,也标志着我校水声学科在全国位于核心引领地位,还标志着我校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相关领域居于领军地位。院士的产生是学校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突破性成绩,对学校船海学科建设发展,乃至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最终选举产生新当选院士7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852人。院士增选工作从今年1月开始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21位有效候选人。经过第一轮评审,产生了203人进入第二轮评审。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人,有34位院士来自高校。

杨德森教授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矢量声纳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水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声纳技术和水中兵器声隐身方面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为追赶该领域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可能。他带领的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矢量声纳。矢量声纳技术被称为我国本世纪初水声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技术,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声纳技术的进步开辟了新途径,对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声纳装备技术水平产生了巨大推进作用,促进了我国水声国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社会和军事效益。

由杨德林教授、国际上最早研究矢量声学技术的俄罗斯专家、我校洪连进教授合作出版的《水下矢量声场理论与应用》,是我国水下矢量声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性权威性著作,一经出版引起国际关注,迅速被美国出版界翻译成英文。 

 

杨德森院士简介

杨德森,男,汉族,1957年4月生,黑龙江省穆棱县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7年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系本科学习,1982年1月毕业并留校任教;2002年7月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2003年5月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长期从事水声工程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我国声学界最高学术成就奖“马大猷声学奖”。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论著13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检索收录;共有国家授理专利36项,获得授权专利1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4人。他所带领的团队获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称号,他所指导的学生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国家和省部级多项荣誉称号。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重大专项——深海工作站专家组副组长、总装备部潜艇声隐身专业组专家、中国声学学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专家组成员、国家声学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水声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来源:增选工作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12-07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



中国工程院2015年当选院士名单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陈学东

50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侯晓

5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李德群

69

华中科技大学

李魁武

71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邱志明

53

海军装备研究院

孙聪

5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田红旗(女)

55

中南大学

王华明

5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杨德森

5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8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陈纯

59

浙江大学

樊邦奎

56

解放军总参谋部

姜会林

69

长春理工大学

廖湘科

51

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王恩东

48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吴建平

61

清华大学

吴伟仁

61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余少华

5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陈芬儿

57

复旦大学

陈建峰

49

北京化工大学

李卫

57

钢铁研究总院

刘中民

5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毛新平

50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钱锋

54

华东理工大学

王迎军(女)

60

华南理工大学

王玉忠

54

四川大学

谢建新

57

北京科技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邓运华

52

中海油研究总院

顾大钊

57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康红普

49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李根生

53

中国石油大学

李建刚

5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刘吉臻

63

华北电力大学

罗安

57

湖南大学

武强

55

中国矿业大学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陈政清

67

湖南大学

孟建民

57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彭永臻

66

北京工业大学

任辉启

62

解放军总参谋部

谭述森

73

解放军总参谋部

王复明

58

郑州大学

王建国

57

东南大学

郑健龙

61

长沙理工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贺克斌

52

清华大学

李家彪

54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吴清平

52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杨志峰

51

北京师范大学

岳国君

52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张远航

57

北京大学

 

农业学部(9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曹福亮

57

南京林业大学

金宁一

59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李天来

59

沈阳农业大学

沈建忠

52

中国农业大学

宋宝安

52

贵州大学

唐华俊

54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万建民

55

中国农业科学院

张洪程

64

扬州大学

张新友

5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医药卫生学部(7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高长青

55

解放军总医院

顾晓松

61

南通大学

黄璐琦

47

中国中医科学院

李松

51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宁光

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孙颖浩

54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张志愿

6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工程管理学部(6人)

姓名年龄工作单位

柴洪峰

58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丁烈云

59

华中科技大学

金智新

55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凌文

5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邵安林

51

鞍钢矿业集团

向巧(女)

52

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中国工程院2015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姓名年龄国籍工作单位

牟德
C.D.(Dan)Mote,Jr

78岁

美国

美国工程院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埃罗斯瓦米•波尔拉
Arogyaswami J. Paulraj

71岁

美国

斯坦福大学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加图•洛朗森
Cato T. Laurencin

56岁

美国

康涅狄格大学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李文沅
Wenyuan Li

69岁

加拿大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ersity

赫伯特•芒
Herbert A. Mang

73岁

奥地利

维也纳技术大学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伊恩•大卫•克拉吉
Ian David Cluckie

66岁

英国

斯旺西大学
Swansea University

杨祖保
Ralph T. Yang

73岁

美国

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裴正康
Ching-Hon Pui

64岁

美国

美国圣洁德儿童研究医院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Memphis, Tennessee, USA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21名有效候选人。6月8-1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从521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203位进入第二轮评审。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我院委托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的主管部门组织对其材料进行了公示,并集中受理和认真处理了对候选人的投诉。10月下旬,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会议,经过各学部初选和全体院士终选等程序,共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农业学部9人,医药卫生学部7人,工程管理学部6人。

 

   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岁,比2013年下降0.7岁;60岁(含)以下的56人,占80%;61岁至70岁(含)的12人,占17.1%;70岁以上的2人,占2.9%。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更多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为我院院士。共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其中资深院士322人),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

 

   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2名,其中,美国籍5名,英国籍、加拿大籍和奥地利籍各1名。本次增选后,我院外籍院士总数达到49名,将更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工程科技界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经过12次院士选举,对院士增选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在本次院士增选中,我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改革候选人提名途径,取消了国务院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大型企业等“归口遴选部门”的提名途径,仅保留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提名两种途径;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环节;调整了候选人年龄、身份等规定;完善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加大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等。总体上看,我院将改进完善院士增选制度与完成本次院士增选任务紧密结合,新的改革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院士增选的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完善院士增选制度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今后,我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突出学术导向,坚持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优化院士队伍的学科、年龄等结构,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人才吸收到院士队伍中来,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已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备案,现予公布。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院院士增选工作的支持!希望继续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关注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  

2015年12月07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153-941601.html

上一篇:辛酸故事
下一篇:房地产悄悄起变化回归理性,事后诸葛亮重复常识性道理
收藏 IP: 210.32.19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