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C2011

博文

跟物理学家学说段子 精选

已有 14079 次阅读 2015-12-4 21:5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跟物理学家学说段子

曾泳春        


    前天晚上,当我和他们几个人走在北京冬夜的街头,在寒风中冷得像一片叶子时,我觉得我升华了。

    我在物理学家那里学习了讲段子。

    当天晚上,在中关村的一家东北饭馆里,一桌人挤得满满当当的:半桌子物理学家,半桌子物理学的追随者,还有一位本是化学家,因为思考石油的运动多了,也便成了物理学家。

    其时兄弟他李轻舟刚刚在物理所做完了曹zexian命题的报告:坂上之云,长冈半太郎的焦虑和日本物理学的繁荣。报告结束后我们在物理所的咖啡屋里喝了咖啡,然后聊着聊着就转移到了这家饭馆。兄弟他做了2个小时的报告后依然处于兴奋状态,说刚才在物理所学生面前忍住了没有讲一个段子,这时实在忍不住了,就对着我们讲了起来。

    那个段子是这样的。李森科在宣扬他的后天获得性遗传观点时,台下的人听得昏昏欲睡。这时朗道讲了一句话,大家顿时都醒了。朗道问李森科:你的意思是,如果生下一头牛就剪去它的左耳,再生下一头牛又剪去它的左耳,总有一天会生下一头没有左耳的牛,对吗?李森科答道:对。朗道说:那么处女呢?

    其实这段话是我根据轻舟的讲述改写的,轻舟在讲这个段子时,对每一个他觉得应该解释的地方都做了详细的解释,甚至对昏昏欲睡的状态也进行了描述,因此这个段子讲得很长,等到最后那个关键词“处女”从他嘴里说出来后,讲段子的兄弟他自己抿着嘴偷笑起来,而饭桌上却出现了静默,直到吴宝俊说了一句“好冷!”

    这时物理学家曹zexian忍不住了,他说轻舟兄弟你报告做得很好,段子却讲得不好,包袱抖得太慢了,这个段子应该这么讲......他言简意赅地把这个段子重新说了一遍,耐心地教轻舟该略去哪些解释,在什么时候抖包袱最合适。

    轻舟有些不服,说他认为该有的解释都不能少。这时我想起了我们常微分方程课的老师,上课时总是满黑板写定理证明,有次刚证明完一条定理,又遇到一条相似的定理,他说这条定理的证明和前一条一样,我就不证给你们看了,我们往下讲吧。结果他讲了一会儿,熬不住又回头把那条定理给证明了。我们常微分方程课的老师和李轻舟的相同之处,就是定理证明(解释)综合征。

    曹zexian继续耐心地教导李轻舟如何讲段子,他现身说法,又说了一个自己的段子。他说的这个段子让笑点很低的我一直笑到现在,每10分钟笑一次。物理学家曹zexian讲的段子是这样的:

    ——我年轻时看泡利的讲义,看不太懂,觉得自己缺了点什么;后来又看一遍,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最近又看一遍,终于知道是缺了点智商。

    不管你们笑不笑,反正我是笑了。

    那天兄弟他李轻舟在物理所做报告时,我是经历了航班取消、改签之后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物理所的。当我踏进报告厅时,正好听到轻舟激昂的结束语:

    ——汤川秀树他一个物理学家,混书法居然混到有人向他求字!

    好在第二天轻舟到高能所再次讲了一遍这个报告,我才得以从头到尾倾听了一遍。那天我们早早先到了高能所,静悄悄地仰视了邢志忠老人家的办公室——的门。那道写着他老人家名字的门由于紧闭着,愈发显得庄严肃穆。高能所有着我非常喜爱的科研环境,因为报告厅的旁边就是一间飘满咖啡香的自助咖啡室。我喝了一杯咖啡之后,忍不住又去装了一杯。当我端着第二杯咖啡走回报告厅时,正好和邢老人家四目相对地遇上了(此处略去那啥)。

    整个报告过程中,邢老人家不停地在提问中插播段子,当谈到莱布尼兹时,他老人家说:莱布尼兹每天梳他的一头长发,由此发明了积分符号。

    说到这里,物理学家邢志忠做了一个妖娆的梳头动作,酷似积分符号。不管你们笑不笑,反正我是再次笑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950-941105.html

上一篇:像不像二班的邢志忠?
下一篇:废人们都在忙什么4——听来的夜空
收藏 IP: 180.154.203.*| 热度|

54 陈楷翰 文双春 刘艳红 彭真明 李轻舟 李宁 徐令予 余昕 邵鹏 李竞 王春艳 田云川 杨正瓴 韦玉程 钟炳 鲍博 吕喆 李颖业 何士刚 张江敏 黄永义 李宇斌 李毅伟 徐晓 王林平 姬扬 陆俊茜 赵立山 戴德昌 马红孺 谢平 马磊 季丹 李学宽 吴宝俊 俞立平 李土荣 李泳 郑永军 强涛 黄仁勇 clp286 biofans shenlu zjzhaokeqin qzw ybybyb3929 cloudyou zyxfenglaoshi jiareng htli bridgeneer nonliear jlx196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