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今日《科学》头条:维生素C真能治疗癌症

已有 11061 次阅读 2015-11-6 16:5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和和平奖获得者莱纳斯鲍林生前一直推崇维生素C治疗各种疾病,先是感冒,后是癌症,最后是抗衰老,自己也是忠实的信徒,每天坚持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这一显然是偏执的行动让他的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不过,今天的《科学》一篇关于维生素C抗癌的研究报道,如果九泉之下的他能知道这一消息,或许能兴奋一把。

尽管如此,这一发现也给存在这种突变的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北卡大学分子生物学家Channing Der说,因为维生素C是十分便宜的药物,副作用也非常小,这一发现的意义是很大的,尤其是对那些一直希望能探索用简单方法治疗癌症的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发现。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系统和肾脏疾病研究院维生素C研究人员Mark Levine对次表示高兴,认为这一研究和维生素C将会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1971年,鲍林教授和苏格兰物理学家合作报道维生素C可治疗人类癌症患者,但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早期在美国梅奥诊所开展的两个维生素C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宣布失败,导致鲍林教授的想法被否定。Levine小组后来的研究提示,维生素C只能通过静脉注射才能达到足够杀死癌细胞的浓度,此后几年一些小型临床研究证明,维生素C静脉注射联合化疗能延长胰腺癌、卵巢癌患者生存时间。但是质疑者毫不退缩,Levine认为这是早期研究的失败给人们观念留下的长期不良影响。

几年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Jihye Yun发现,KRAS基因突变或BRAF基因突变会导致结肠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

ras基因家族与人类肿瘤相关的有H-rasK-rasN-ras三种基因,分别定位在11121号染色体上。K-ras因编码21kDras蛋白又名p21基因。在ras基因中,K-Ras对人类癌症影响最大,它好像分子开关:当正常时,能控制调控细胞生长的路径。KRAS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功能信号的下游分子,在膜受体到腺苷环化酶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大约30%的人类肿瘤细胞中出现RAS基因突变,其中KRAS基因对人类癌症影响最大。

BRAF基因位于人染色体7q34,长约190kb,是Ras-Raf-MEK-ERK信号转导通路重要的转导因子,主要通过有丝蛋白激酶通路中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来发挥作用,该酶将细胞表面的受体和RAS蛋白通过MEKERK与核内的转录因子相连接,启动多种因子参与调控细胞内多种生物学事件,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BRAF在结直肠癌的高、中、低分化中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明显,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RAF阳性表达率越高,可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GLUT1能给细胞提供高水平的葡萄糖,维持细胞生存。GLUT1也是氧化型维生素C(脱氢抗坏血酸)进入细胞的门户。氧化型维生素C进入细胞并不是癌症细胞的好消息,因为Yun博士发现,氧化型维生素C能把细胞内中和自由基的还原剂耗竭,这会导致癌症细胞产生过量的自由基,从而发生强烈氧化应激,甚至死亡。纽约康奈尔医学院Lewis Cantley说,这一发现表明,维生素C涌入癌症细胞会导致癌细胞更脆弱。

Cantley实验室发现,大剂量维生素C确实能大量增加BRAFKRAS基因突变细胞内自由基,随后导致葡萄糖代谢酶的失活,导致结肠癌细胞能量缺失死亡。每天给KRAS突变结肠癌小鼠注射超高剂量维生素C,大约相当于人吃300个橙子的剂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这些动物产生数量更少,体积更小的结肠肿瘤。

Cantley希望不久针对KRASBRAF基因缺陷患者,启动维生素C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癌症遗传学家Bert Vogelstein认为这一研究非常符合当前的精准医学原则,因为这一研究告诉我们那些患者适合那种治疗方法。大约40%的结肠癌患者存在KRAS突变,而且许多胰腺癌患者也存在这一基因突变。虽然投入大量经费,但是针对KRAS突变的临床治疗方法一直没有取得突破,维生素C途径的发现,或许带来最重要进步。不过这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许多医药公司来说,未必是好消息。

多伦多大学癌症学家Vuk Stambolic认为,大剂量维生素C的安全性也早就比较明确,这一研究显然可以尽快进行临床转化研究。不过唯一缺点是患者必须持续数月每天到医院进行维生素C注射,因为发现这种杀死癌症细胞需要比较长的时间。Cantley说可以专门设计一种能大剂量口服的维生素C。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机会。目前中国是维生素C生产大国,这一消息对直肠癌和胰腺癌患者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好消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933828.html

上一篇:基因编辑治疗时代来临
下一篇:从维生素C抗癌症到氢气效应一点思考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22 李升伟 张文军 蔡小宁 杨正瓴 曹君君 林树海 田云川 侯成亚 王春艳 徐令予 陈南晖 杨金波 李土荣 赵保明 钱磊 农绍庄 刘光波 陈威华 clp286 yzqts ddsers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