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老Never too old to lear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changjie

博文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精选

已有 38093 次阅读 2015-11-1 15:02 |个人分类:教学科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讲课, 口头禅, 重复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巡课笔记之13(唐常杰)

  录音矫正法的后效  去年听几位年轻教师讲课后,曾在听课意见表和博文中建议, 上课时带一个记录设备(手机/照相机/录音笔等),作课堂录音或录像,自看自听,以改进教学(参见博文《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近日又去听课,几位教师说,录音矫正法颇有效,当听到自说自录的声音,第一感觉是:“这是我的声音吗?”,“我会有那么多口禅吗?”, 真的是“不录不知道,一听自己笑”。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矫正,老师们口头表达大有进步,有的口头禅已得到矫正。
  但有一位老师说,听录音后,发现自己每两三句话,就重复半句,难听死了,矫正挺难,问有没有妙法来纠正这种“讲话重尾”的毛病?
  
  我从青涩来  自我批评比讽刺人家更厚道,还是说自己的当年青涩。在三十多年前,我刚进课堂讲课时,口语表达也是毛病多多。有一次,为改进英语听说能力,买了一个最低档的录音机,号称“一匹砖”,虽是二手货,当时的100多元,也是两个月工资了;为物尽其用,也为满足好奇,上课时自讲自录了几盘磁带,发现讲课中口头禅多,特别是那密集的重尾,敞放出来实在尴尬,只敢一个人用耳机听。
  
  提出问题:重尾现象之通俗描述  我初上讲台学着讲课时,一紧张,讲话就会重尾,在堂下背得很流利的“老和尚的故事”,在课堂上,也可能会讲成如下的形式:
  从前有个庙,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个庙,有个庙,…..
  上述描述在重复密度上,稍微有点夸张,是为了有趣且避免冗长。
  
  分析问题:重尾现象之数学模型及观察 如果用汉语拼音首字母取代汉字,“老和尚的故事”表达如下:
   Cqygm, ygm,,Mlyglhs, yglhs ,Lhsgxhsjgs, jgs, Jdsmgsn? ,Cqygm, ygm,…
  抽象一下,得到:

  定义1 给定字符串S,称S为一个讲话,设有字符串 S1,S2,,Sk,  如果讲话S中,含有连续的子串:S1 S2,…,Sk Sk,则称讲话S含有重尾。
  这就是讲话重尾现象数学模型。
  
  考察上述模型,得到到下列观察(没有证明,还不能称为命题或定理):
  观察1  问号后面没有重尾
  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那时还没有大数据),发现:
  观察2  惊叹号后没有重尾。
  
观察3 强调或着重时没有重尾,例如讲“从前 有--个--庙”,大声,慢速,不会重尾。
  观察4 重尾的密度和紧张程度是增函数关系(很难量化地验证是否线性的正比例关系)。    

       
    重尾机理分析:掩护思维延迟  当讲完“从前有个庙”时,按正常程序,下一句是“庙里有个和尚”;如果讲话人对内容不很熟悉,或者有点紧张,或者是即席讲话需斟酌措辞,又想要保持发音连续, 此场合下,在发音缓存空间中最容易取出的就是刚刚讲过的最后几个字“有个庙”,于是就产生了“从前有个庙,有个庙”的重尾表达。

     重尾现象似乎是下意识行为,讲话人不能感觉和控制,它承担了时间占位子的作用,使发音连续,掩护思维延迟,使得讲话人能借机推敲措辞。


    解决问题:矫正讲话重尾的四种方法
    (1)充分的准备可避免重尾 讲比较熟悉的内容,人的思维在发音“从前有个庙”时候就采取了预取技术,(pre Fetch,例如网页浏览器预取),预先取出了下一句“庙里有个老和尚”,不需要“有个庙”来掩护思维延迟。
    这就是我们强调认真备课的原因。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2) 用可接受的口头禅代替重尾。从机理上讲,重尾是从发音缓存中最容易取出的短语,用来填充无声时间,掩护思维延迟。我们可以从思维的全局缓存中取出不变的万能短语,如:“接下来”、“然后”、“嗯-”,这就产生了口头禅,也是一个疑似的下意识行为。
     在国内外的讲堂上,有一些口头禅是可以被听众接受的,如: 好、接下来、然后、OK、Next、So far, so good、You know,….
    中文中,口头禅一词,源于佛家禅宗,我们俗人,则用来指代那些无心而出的惯语;电视剧上的少林主持,一口一个“善哉”。较早出现“善哉”的文献,有《左传·昭公十六年》和《论语·颜渊》,其中“善哉”就是我们俗人说的“好”,不过双音节的善哉(类似于双音节的OK)更好发音、更有文言文味道、更雅致一些。如果请宗教研究所的老师做报告,间或一个 “阿弥托佛”或“善哉”,是可以接受的,太多了就会烦。


    (3)用提问、感叹和强调语句避免重尾  上面的观察1和观察2 指出,通常在问号和惊叹号后,没有重尾。这是因为问号和惊叹号自然地留出了停顿和思维时间,如果在讲课中,常常有疑问句,或者是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或者是设问引起学生几秒钟的思维,引出自己的回答,都留出了时间,一边从发音缓存中取出下一句,避免了重尾。
    根据观察3,在强调时,“庙里有个老-和-尚”,一字一顿,绝对不会重尾。谓予不信,可立试之,因为这时重尾会很不自然,就不会无心而出。


    (4) 条理化避免重尾 ,上面的观察4指出重尾的密度和紧张程度是增函数关系。如果讲话有条理,pre fetch就做得很好,能避免重尾,例如:
    “这个和尚的故事有什么可讲的呢?”,讲三个关键词,关键词1 ,口耳相传方式;关键词2, 递归;关键词3 ,递归终止条件。
    “现在讲关键词1,…….
    “现在讲关键词2,…….
    “现在讲关键词3,…….
   
      由于思维有条理,就不会紧张,不紧张,就能从容从思维内存取出下一句,就比较容易避免重尾,偶尔有点其它口头禅,也不至于使听众厌烦。
      这是成熟讲话人的方法,这需要锻炼,需要时间,教师讲几年、十年后,讲业内的话题,如数家珍,都能达到到这个水平。


      老教师们都年轻过,成熟都是从生涩走过来的,年轻教师口语表达上的毛病,不算大毛病,但总是不完美。只要愿意改,有正确的方法去发现毛病,有决心去纠正,把改陋习当作业余的科研,就一定能改掉。

相关博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课件内容之处理:思路、方法、深浅和详略(原名《照念PPT陋习之分析与解决》)---巡课笔记之二

互动是课堂的活化剂和清新剂 ---巡课笔记之三

享受学习,享受实践---喜看学生“玩”电脑,----巡课笔记之四)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谁是“那位同学 ”---巡课笔记之六

记一次带”民意调查的课堂讨论(图&文)---巡课笔记之七

秀秀我们学生的实习作品 ---巡课笔记之八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展现教师魅力的开学第一课----巡课笔记之

半期考察:种瓜见瓜,种豆见豆--- 巡课训科笔记之十一

让学生看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不只看练成了的钢铁---巡课笔记之十二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巡课笔记之十三

反木桶效应 与 985/211本科资历--巡课笔记之14

马航MH17的辩论 兼 反思一次课堂辩论的组织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7179-932556.html

上一篇:你用什么时间来猜想?
下一篇:转一个弯的快乐会更快乐。(文&视频)
收藏 IP: 182.150.135.*| 热度|

41 曹元兰 马萧萧 王迪 段石松 左嘉陵 李学东 聂荣智 单泽彪 朱峰笃 孙学军 王娜娜 董文娜 闵应骅 杨正瓴 王国强 刘立 陈桂华 曹广福 黄永义 陈南晖 姬扬 钱磊 赵美娣 张强 韩枫 赵凤光 陈立平 梁妍钰 徐传胜 彭真明 梁先庭 章苏 王林平 李竞 唐凌峰 徐旭东 高建国 shenlu lrx ghzhou5676 zzs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