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y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xxy2011

博文

《教育技术学科定位问题研究》阅读笔记:广义教育技术学定位

已有 2900 次阅读 2015-10-24 10:47 |个人分类:学习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科定位,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科定位问题研究》阅读笔记:确立广义教育技术学定位的原因分析

By M-JJ

学科的定位问题直接决定学科研究的问题领域。所以,研究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的定位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问题,是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关键。确立广义教育技术的原因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确立广义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的必要性。

(一)狭义与广义教育技术定位

狭义的教育技术定位是指采用狭义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的定位。典型的狭义的教育技术定位就是媒体论或现代媒体论。

广义的教育技术定位就是基于技术本质的教育技术定位。之所以有这样一种基于本质认识的定位称为广义教育技术学,是为了与我国目前定位在媒体上的比较狭义的教育技术定位形成对照。

(二)技术的本质

技术是有目的的。是人类为了达到自身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的中介。

技术是智慧的。人通过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它就不是盲目的,但是技术肯定是要经过试误。技术不仅是系统的利用科学知识或经验,而且还需发现或创造性的提出科学知识或经验有效的用于实践原则、方法等,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应用,体现人类的智慧。

技术是整体的。技术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它一定是针对问题的。技术应当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的问题解决的方案。

(三)从狭义到广义的教育技术定位的发展

1、采用主观性角度定义技术的教育技术定位

这样的教育技术定位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技能论和技巧论。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凭借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把自身作为“媒体”,而不愿意去使用先进的技术工具。

2、采用物化形态(或部分物化形态)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定位

这样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媒体工具说”。单纯的从利用媒体的角度企图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现在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的作用,似乎认为,只要信息技术用到教育当中去,教育就信息化了,学生就进步了。这很显然是很狭义的。

3、采用“部分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定位

部分物化形态:现代教育媒体

部分智能形态:媒体教学方法、教育理论或系统方法的指导

南国农《电化教育学》中定义电化教育。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现,包括:(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4、采用“全部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定位

全部物化形态:是指所有用于教育的物质工具

部分智能形态:是指系统方法或技术,以及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尹俊华先生的《教育技术学导论》中指出:广义的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四)确立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原因分析

1、狭义教育技术定位导致出现的问题

1)导致研究程序上的错误。常见于以“电化教育”为职业的人群中,由于他们致力于推广“电教手段”去找问题,而不是针对问题去解决,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2)在教学中产生“为了用媒体而用媒体”的现象。有的学校会作出规定,要求教师在每堂课中以用多少百分比的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完成这个“硬性任务”,一些教师就会盲目的使用,而不是根据教学内容去选择,这违背了教育规律,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教育教学问题。

3)“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倾向。比如:目前在我国出现了许多“网络教育学院”,它的实质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来缓解教育者的需求与我国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的大众化。但现在只注重网络是传递的形式,而没有看到它的实质。

4)机构重置,造成资金、设备、人员的极大浪费。狭义的教育技术定位,把电话教育所指的媒体局限在幻灯片、投影等方面,不包括计算机网络。于是,各个高校就再有电教中心的基础上又纷纷成立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等许多的中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以前的电话教育机构是不愿意改名字,于是一些计算机中心就另起炉灶,打起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牌子,这样就造成了机构的重置。

5)研究队伍分散,研究质量打折扣。因为狭义教育技术定位的局限,从事教育技术实践和研究的人员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使得研究的合理性打了折扣。

6)教育技术的研究、发展和理论形成收到了限制。狭义的教育技术定位,使得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也很狭窄,这样必然局限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

2、技术的发展与分工的结果

1)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对技术的理解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变化。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技术的定位是基于技术,那么技术的发展就必然使得教育技术不断的发展。

2)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对社会的分工产生影响。从最初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至今,教学软件的制作。教育技术一方面为企业培养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的人员;为学校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学科也需要“生产和传播”教育技术知识。

3、教育问题复杂性的要求。教育领域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领域问题非常多。我们需要采用针对复杂问题的整体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4、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的需要。单纯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可能不适合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就需要一些媒体的辅助和一些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否则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走出学校;单纯靠先进的媒体,不见得适合所有的学生,工具不过是教学策略中的一方面。利用系统方法来更好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而体现了教育技术的目标,改善教育教学的过程或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越来越让我对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更加的深入。教育技术学中的“技术”,不光辅佐于教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教育。教育必须在使用技术的同时,不断地发展,更好的配合于技术。教育技术学学科的任务就是提供教育技术知识和理论,培养教育技术学的专业人才,从而大面积的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它需要让抽象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在这些任务展开的同时,需要体现的是“人”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关键性。由于教育技术学它自身的领域的五个范畴,每一个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只能在其中的一个范畴或环节中工作。但又必须要求每个工作的人都要清楚广义教育技术学的定位。从这种整体的思想出发,再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才是最合理的方式。这就进一步要求人要用系统的方法去看待和处理教育技术学中的问题。其次,还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技术学具有艺术成分。无论是在教学媒体的开发,还是教师在教学中经验的即兴发挥,都是教学艺术。教育技术学中的艺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从书中读到美国的教育技术学注重“技术”,而中国注重“理论”,进来中国也开始慢慢偏向技术。不难看出,技术的发展需要人类学习的不断进步,而教育技术的发展又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那么人就是技术与教育技术之间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系统的认识和学习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更好的拿来实践。用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相关去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还可以用来发展企业绩效。所以,教育技术学的存在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发展未来是光明的。我们每个学习教育技术学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你所接触的东西是新兴的,是充满希望的,是面向未来的。学习好教育技术学可以更好的指导于教育的实践,解决教育的问题。还可以去更好的辅助传播业的发展、企业的未来发展等,可见这门学科的强大性。这就更加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要去深入的了解这门学科,还要要求自己在于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的不断地去学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5920-930559.html

上一篇:《从信息到转化:为了意识进展的教育》(第四、五章)阅读笔记
下一篇:[MOOC学习]晒证书啦!
收藏 IP: 116.249.14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