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gnyij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gnyijiang

博文

拜读牛登科教授置顶文章的一点小感想

已有 5344 次阅读 2015-10-8 14: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感觉

牛登科教授说:科学研究,不能被诺贝尔奖牵着鼻子走。晚辈看到牛教授文章的这个标题,就觉得言之有理。生之为人应该有点纯粹的追求,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造福人类,即便是诺奖这样的荣誉也只能是附属品,不能当做搞科研的理由。


牛教授又说一个理想状态的社会,应该是科研人员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既不跟着资本家走,也不跟着党走,更不用跟着诺贝尔奖走。跟着感觉走,信马由缰做研究。


看到这句话,晚辈对牛教授的感情已经从“喜欢”升华到“尊敬”了。


现实社会往往是残酷的,记得有一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做人不能太任性,太任性就变成“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了.....在红尘俗世中,如何坚持自己的兴趣呢?我以为需要一点点坚持和信念。比如本人之前和牛教授就中医的问题在博客上交流过,牛教授一脸的不屑,斥中医为“猴医”(猴子的医学)。相信屠呦呦先生周围如牛教授这般视中医为垃圾的“科学家”不会太少,传播所谓“科学真理”的反中医声音近年来更是此起彼伏;然而屠呦呦先生以药学家、科学家的身份告诉我们:传统中医药是宝库。值得庆幸的是,他没跟着“科学真理”走,跟着感觉走,最终在传统药典中受到了启发。如果她把中医药看做“猴子的医学”,弃之如敝屣,那么中国第一个诺奖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药学家屠呦呦先生靠传统医学的启示获得了诺奖(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政府投入上亿巨款,筛选了20多万种化合物,但是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抗疟药物。而在屠呦呦参加中国寻找抗疟药物计划(“五二三项目”)之前,中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屠呦呦则从查阅中医典籍、走访老中医入手,“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最后把青蒿筛选了出来。)屠呦呦说“中医药是宝库”这和“真理人士”的感觉明显不符,这时候我们是相信真理人士的感觉,还是相信诺奖获得者的感觉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08299-926511.html

上一篇:国人的首个诺奖有中医药的功劳,但远远说不上是中医药的“胜利”
下一篇:既没伤天害理,也没伤风败俗的“民科”得罪谁了?
收藏 IP: 124.74.41.*| 热度|

2 杨正瓴 戴德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