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鸣沙山、月牙泉之名可以用如雷贯耳来形容,其有名程度似乎可以与莫高窟齐平,只是一为历史人文景观,一为自然景观。不过,我们去那里的时候又是阴天,没看到漂亮的日落,反倒感觉天越来越灰蒙蒙的了,原来想象的金黄色的沙山似乎颜色也不那么鲜亮。那天我的身体有点不适,所以对于骑骆驼之类的活动没了兴趣,那高高的沙山要爬上去也没有信心,于是就在鸣沙山下面溜达,围着月牙泉转了好几圈。说实在的,在一片沙漠上能有这么一片清澈的水也实在很难得,当时便疑惑周围那么多沙子竟没把这个小小的湖给埋了?后来看了相关介绍,才知因为地形的关系,鸣沙山的沙子在月牙泉周边,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这倒确实比较神奇。只是现在月牙泉的水大多是靠人工保护和补水才得以维持这个水量,否则那水可能都已经干涸了。
而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据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月牙泉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但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存水最少的时间是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为拯救鸣沙山月牙泉这一神奇的大漠景观,总投资4100万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于2007年初正式启动运行。应急治理工程在月牙泉周围修建四个渗水场向地下渗水,通过提高月牙泉周围的地下水位,保持并提高月牙泉的水位。甘肃省敦煌市为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推行了禁止开荒、打井、移民的“三禁”政策,实施了关闭机井、压减耕地的“关井压田”和补水、节水、引水等措施,有计划地为月牙泉“输液”,初步控制了月牙泉水位下降趋势。至2010年10月,月牙泉水位稳定,平均水深维持在1.7米左右。
想来,如沙漠这样的环境,本就是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方,许多东西被破坏是很快的,但要恢复却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包括时间和金钱。想到不久前看到的腾格尔沙漠被污染的消息,不知那里对污染的沙漠的治理又将花费怎样的代价呢?
因为没上山,月牙泉的全景没拍到,而在那里等着想看日落,却没等到太阳变得金黄灿烂便已经没了踪影,只能沿湖照了几张近景。不过那些到了山顶的同伴在上面也没能拍到好的月牙泉全景,因为天不好,他们上去的时候看到的月牙泉也是模糊的。选几张照片贴出来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31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