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aige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aigege

博文

与其怪罪股指期货,不如在部分蓝筹股上实行T+0

已有 2432 次阅读 2015-8-24 15: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沪指, 创业板, 股指期货


今日,沪深两市大幅低开,沪指开盘报3373点,直接跌破3500、3400两个关口。开盘后股指大幅下挫,板块全线暴跌。截至收盘,沪指跌8.49%,跌297.84点,报3209.91点,创2007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2007年2月27日沪指跌8.84%);深成指跌7.83%,跌931.76点,报10970.29点;创业板跌8.08%,跌189.34点,报2152.61点。

一时间,“股指期货乃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应坚决取缔股指期货”,各种言论喧嚣尘上。股指期货究竟是不是现货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这实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取缔股指期货更是开时代的倒车。当前形势下,在部分蓝筹股上实行T+0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监管层推出股指期货的本意,是希望投资者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规避现货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理论上讲,只要投资者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建立了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头寸,待合约到期时,不管股票价格如何变动,投资者都能很好地规避系统风险

但是,由于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分别实行的是T+0和T+1制度,投资者可在日内反复地买进卖出股指期货以赚取差价,加之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其交投必然比现货更为活跃,波动也更为剧烈。而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几乎全是大盘蓝筹,其对大盘的涨跌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股市中绝大多数股票的走势,都与大势趋同。

囿于现货市场的T+1制度,加上散户不能(或受限)参与可直接或间接T+0的融资融券交易和ETF基金的申购赎回,这就导致市场上资金有限的散户无法享受到T+0带来的好处,只能被动地在T+1的股市上做隔日投机(或投资)。当散户面临机构投资者对其持有的标的大肆做空时,只能眼睁睁看着账户缩水,或者T+1被动减仓。

另一方面,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本身的概念来讲,其本质应该是在市场做空机制成熟的情况下,才有的双向套期保值。即持有股票多头的投资者,可以开股指期货空头;持有股票空头的投资者,可以开股指期货多头。套期保值仅仅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约束。但是,由于当前期、现货市场交易制度的不同,使得机构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时,清一色地选择了做空。这或许也是当前股票指数易跌难涨的原因之一。

此外,考虑到期货与现货处于两个不同的市场,交易特点和交易成本不尽相同,对新信息的反应也有所差别。期货市场采取的是杠杆交易和多空双向交易,流动性更为充足,对新信息的反应能力更为迅速。虽然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确实平抑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从短期或日内来看,其平抑效果无疑是要大打折扣的。

要使两个市场的交易制度趋于一致,对股指期货实行T+1无疑是下下之选。这是因为股指期货采取的是保证金交易,如果投资者要第二天才能平仓的话,倘遇上系统性风险,其损失将不可估量。若期货公司通过大幅度提高保证金比率来控制风险,则又大大降低了资金的流转效率,同样有违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初衷。

于情于理,在现货市场上实行T+0无疑更符合投资者日益高涨的交易需求。当前制度下,如股票现货不能在下跌时及时卖出,相当于投资者发现自己错了却无法更改,其风险甚至比期货市场还要大,这不符合投资收益配比逻辑。而如果A股采取了T+0,则能使期现货市场更加配套,对冲机制更加完善。同时,成熟资本市场采取的大都是T+0制度,这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

有忧虑者担心股票T+0会对投机者的追涨杀跌推波助澜,结果造成股价波动剧烈;同时,股民还会提高交易频次,增加交易费用。但是,在T+1交易机制下,某些股票的成交量该放大时同样爆出天量,新股扩容速度也是有增无减,何况T+0并不意味着每天都要做T+0交易,投资者会视其情况而定,做与不做都是自己的选择,也是自己的权利。

当然,要求A股市场实行T+0交易,并不是要求监管者立即放开、全部放开。监管者可以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逐步放开。同时,券商的交易系统也应做好准备,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如若不然,则可能出现透支风险,券商若要强制平仓,目前的法律尚无细则予以支持。总的来说,只有在交易制度相同的情况下,期货与现货才能更好地配合,更有效地对冲风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24920-915573.html

上一篇:博士毕业两周年有感(七律)
下一篇:股指期货是市场暴跌的罪魁祸首么?
收藏 IP: 123.121.7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