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贾伟和金拓等博主的同行评议比阅读量和评论量更为我看重

已有 6942 次阅读 2015-7-12 09:35 |个人分类:事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武夷山老师是个温和的人,温和表现在即便我很激烈他也依然不动怒。

  但是,武夷山老师又确实是个糊涂的人,至今依然看不到科学界的评价指标(他所在的单位承担了大量这类工作并称其为研究)的危害之烈,也许是屁股决定脑袋吧,武老师要为自己一辈子做的工作和自己行业内的人声辩和说话。

  ————————

  今天,贾伟童鞋写了一篇关于美国评价指标的文章,认为那其实是某些教授(包括文献计量学的大佬加菲猫)自己玩的都不够High的一个游戏,因为那些研究并不会对“同行评议”这一评价科学成果的根本制度产生什么改变,更谈不上影响国家政策(“国家”这个人似乎还不糊涂)。

  但是中国的科技官员一直是要做全才的,要管理所有的学者、教授、科学家,所以,他们不能相信同行评议(或只相信自己主导下的同行评议),那么,官员又不可能真懂所有的学科方向,怎么管理这些科学家呢?

  于是,武夷山老师和他的朋友们捧着指标们来了,嗯,很好,很好!

  对于不少搞文献计量学的人来说,体现社会价值就在领导是否接受了自己的建议(研究报告那最后几行),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学者,相当多的也是要不断声称某国家领导某天开始实施某个政策,那几乎一定是听了自己几年前说的话或写的文章,如果没有这一点,好像人生或研究就很失败似的。

  所以,加菲猫们在美国不受科学界各个领域的人推崇,包括科技管理官员,但是,这样的人在中国就能成为官员们热衷的对象,每每各大学还专门请这些人来给自己的机构制造指标呢,所以,武老师他们外接的这类项目都是干不完的。

  ——————————

  当然,也可能有人声称自己的科学计量研究并没有想主动作恶,但是,在官员和指标派几乎一拍即合的现实场景中,指标派(主动或被动)帮凶的角色是逃不掉的。

  有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以“领导批示”为本年度的核心科学贡献衡量的标准,越大的领导批示越值钱,甚至都作为评优的准则,作为要上到年度报告的内容。

  当年的北京市市长彭真就曾经在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老公梁思成先生关于北京旧城保护的建议上批示过俩字——“放屁”,不知道当年清华大学是甘之如饴还是避之唯恐不及,按照今天的标准,这个批示至少是省部级领导的,梁先生年底应该受到单位表彰的。

  当然,今天重看这个建议,其实含金量还是挺大的,而且从历史长河中评价,也是正确的,莫非领导批示,即使“放屁”这样的批示确实就可以取代同行评议而成为学术进展的重要指标了?

  ——————————

  平心而论,我做科研的目标是为了赢得我看得上的同行们一句“还不错”的评价。

  我知道上面这句话有点抄袭之嫌。

  但是,在中国,确实已经有不少学者在这样做,不去考虑指标派给出的各类框框,他们就为了自己看得上的人做科研。

  就如我们上这个科学网,有时候阅读量和评论量并不重要,而是几个我们欣赏的人来支持一下我们就高兴莫名。

  比如本次和武夷山老师的争执,贾伟童鞋和金拓等博主对俺的观点表达了支持,俺觉得就够了。

  即便支持武夷山老师的人更多些,俺也不放在眼里了。

  俺且认为,这才是同行评议在科学网的映像,什么置顶、精选小红花、几万的阅读量乃至转载到其他媒体、报纸约稿,都抵不过自己看上的人的一句支持。

  我们在科学网上混和在科学界里面混,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

  终极问题:你为谁而存在?

  为某些糊涂虫制订的指标权重体系?

  还是为自己看重的那有限几个人的赞赏?

  这几乎也是分辨一个人品味的门槛,这样的门槛看似不高,但是很难跨越,也许有的人一生都无法靠近这个门槛。

  你在科学网的品味如何,基本也可以说明你在本领域科学界的品味怎样。

  陈安猜想:这是一个一一对应!



科研评价指标功与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904793.html

上一篇:“比”是万恶之源,是我国科学界无法实质创新的要害
下一篇: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三说评价指标与同行评议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42 曾泳春 郑永军 李学宽 杨正瓴 蔡小宁 孙学军 魏焱明 谢长花 余晓龙 马建敏 陈楷翰 王春艳 陆俊茜 赵美娣 曹聪 曹冲 张鹏举 徐耀 季丹 马红孺 张江敏 张强 朱志敏 梁洪泽 韦玉程 李东风 肖重发 吴飞鹏 徐晓 孙华 李土荣 苗元华 印大中 陈冬生 戴德昌 李志俊 yzriver htli fangfa12 wangqinling doctor5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