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孜尔千佛洞掠影
黄安年文 发表:2007年10月16日
在库车境内及其附近地区(古龟兹王国)有着十多处石窟,洞窟500多个,壁画面积二万余平方米,是敦煌以西、以南洞窟分布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石窟群。如拜城县东南约60公里,库车县城西北67公里处克孜尔千佛洞,它背依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和雀尔达格山,其间有渭干河蜿蜒流过。在库车西北约30公里处的库木吐拉石窟,它开凿于公元4世纪左右,已经编号的有112洞窟,内存壁画几千平米,以大乘教内容描写为主,这些壁画艺术的“唐风”浓厚,还有少量雕塑、大量的龟兹文、汉文和回鹘文的题记,成为研究龟兹文化的重要资料。在库车西北11公里盐水沟的沟谷之南的克孜尔哈石窟,它开凿于山坳两侧的岩石峭壁或山丘上,始建于汉唐,在编号的47个洞窟中,有38个较为完整,保有壁画的11个。这些壁画的题材以佛本生的故事为主,为龟兹画风。库车东北的森木塞姆千佛洞、玛扎伯赫千佛洞等。
限于时间,9月21日上午我们集中参观了克孜尔千佛洞。它开凿于公元3-11世纪,不仅开凿时间最早,而且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已经编号的洞窟有236个,其中有76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窟形及壁画。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具有地方特色,在现存的一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中,体现了龟兹文化特点,反映了小乘教内容。有介绍称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但是一般认为四大石窟指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我在1981年参观过大同云冈石窟,1986年参观过甘肃敦煌石窟,2003年参观过洛阳的龙门石窟,唯独没有看过麦积山石窟。这次参观克孜尔石窟丰富了我对石窟的知识和对于佛教文化演变的了解。
克孜尔洞窟的管理有序,里面禁止摄影,讲解员经过专业培训,来此参观的有相当部分为日本游客和中亚等国的朋友,比起我在敦煌、云冈、龙门所见的游客要少得多,毕竟路途遥远,看来管理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加大力度。在千佛洞的下方有后秦高僧(鸠摩罗什,公元 344-413 年)的塑像,冯其庸题字。讲解员为我们选择了七个有代表性的洞窟进行讲解。
附图24幅,前20幅为即时拍摄,图中三人合影为我们和讲解员的照片,第21-24幅为网上下载的。
附网上有关克孜尔千佛洞的资料六篇:
***********************************************8
(一)
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公里。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喜欢畅游天下的朋友,很少有人不知道敦煌莫高窟,但是克孜尔石窟(或称为克孜尔千佛洞)的大名,却不一定曾经有所听闻。
如果莫高窟令你的心灵震撼,激起了你对历史和艺术的好奇心,那么你更要到克孜尔石窟一游。
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但是克孜尔石窟是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大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比莫高窟还要早。
莫高窟以多姿多彩的佛教壁画而闻名于世,而克孜尔石窟更是一条壁画长廊,其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庞大,延续时间之长,在我国现存诸石窟中都居于首位。德国探险家勒库克曾经称赞说,克孜尔石窟的壁画是他们"在中亚任何地方所能找到的最优美的壁画。"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筑和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龟兹石窟窟群比较集中,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有研究石窟的专家指出,龟兹石窟是一部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而在龟兹石窟群中,克孜尔石窟被视为群芳之冠。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一个石窟一个石窟钻进钻出。顺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我们瞪大眼睛,屏息端详石窟里那些华美绚丽的壁画,倾听导游细述石窟的建筑特点、壁画的艺术特征以及壁画所表现的一个个佛教故事。
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为主室和后室。根据导游的介绍,石窟主室正壁为主尊释迦佛,两侧壁和券顶则绘有释迦牟尼的事迹如"本生故事"等。看完主室后,应按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观看佛的"涅盘"像,然后再回到主室,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
克孜尔石窟壁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菱格构图。在其中一个石窟,记者看到,每个菱形格里绘一个"本生故事"。莫高窟是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本生故事"的情节,克孜尔石窟则是一图一故事,每幅图都是从一个"本生故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情节,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动物为构图中心,四周辅以其他必要的人物、动物和背景等。
克孜尔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令人驻足良久,令人浮想联翩。但是,石窟处处满目疮痍,却实在令人心痛,令人惨不忍睹:放置释迦佛的拱型佛龛里空空如也;壁画上所有佛像左半边袈裟均被剥走--因为它是金箔制成的;甚至整壁整壁的壁画被人揭走,只在洞壁上留下斑斑斧凿的痕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踵而至的西方探险队从克孜尔石窟劫掠走大量精美的壁画。
目前,克孜尔石窟的200多个石窟中,保存着1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但是,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特别是德国的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还陈列着大量的克孜尔石窟壁画--这当然
被那些探险队从新疆劫掠而走的。(完)
(责任编辑 逸寒)
http://www.hb.xinhuanet.com/travel/2005-02/24/content_3771896.htm
****************************************
(二)百度百科
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区拜城县东南约60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是维吾尔语的译音,是“红色”的意思。洞窟开凿在木札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之间。现存洞窟有编号的有236窟,其中的洞窟形制较为完整、壁画遗存较多的约占三分之一。根据洞窟的形制特点、壁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并经放射性碳素断定时代,石窟主要是四至八世纪的遗存,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
十九世纪初,清代学者徐松在他的《西域水道记》中曾对克孜尔石窟做了一些记载。1903年,日本人渡边哲信和崛贤雄,到克孜尔石窟切割壁画,盗掘文物。1913年日本人野村荣三郎、吉川小一郎对石窟进行调查。1906年和1913年,德国人格林韦德尔和勒科克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测绘、记录、拍照,劫去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塑像和龟兹文文书等珍贵的文物。此外,俄国人奥尔登堡、法国人伯希和、英国人斯坦因等都先后到过这里。1928年,中国学者黄文弼对克孜尔石窟的140个洞窟进行了编号,并测绘、清理了部分洞窟。1953年西北区文化局新疆文物调查组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和测绘。1973年克孜尔石窟文物保管所又发现了一座洞窟。
克孜尔千佛洞的窟形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用的支提窟,一种是供僧侣居住和坐禅用的毗诃罗窟。支提窟中有的是大像窟,庙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雕塑立佛;有的是中心柱窟,主室作长方形,内设塔柱;还有的是方形窟。毗诃罗窟又称为“僧房”,多为居室加两甬道式的结构,室内有灶炕等简单的生活设施。这些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窟,有规律地修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的小单元,从配列的情况来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
克孜尔千佛洞的塑像和壁画都绘在支提窟内,虽然塑像多已毁坏,但壁画尚保存约有5000多平方米。壁画的题材主要是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有两类:一类是描述佛的传记,主要布置在方形窟的四壁,以连续性的方格画面,将佛的一生从头到尾绘出,从而加以表现。另一类是说法图,主要布置在中心柱窟主室的两侧壁,虽多采用方格画面的形式,但却是单独成幅,一幅有自己的一个主题,幅与幅之间没有相互承接的关系。因缘故事主要表现了众生对佛所作的种种供养和显示了佛的神通广大。本生故事则是表现佛前世行菩萨道时的种种难行和苦行。这些因缘和本生故事,除少数绘于方形窟的四壁,其它大都布置在中心柱窟的主室和方形窟的券顶上,采取单幅构图的形式,将券顶划分成许多的菱格,每一菱格绘一则故事。由于菱格的空间较小,所以画面采用少量的人物和衬景,并选取最能概括故事内容的典型情节来表现,从而显得十分简洁明快。仅第17号窟的窟顶就绘有38种本生故事画。此外,壁画中也有反映当时生产、生活和民间习俗的内容,如第38窟所绘的伎乐图,图中乐工或弹琵琶,或抱箜篌,或吹横笛,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第175窟中的耕地、制陶图,则是展现出了当时生产劳动的场景,是研究新疆的历史和文化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克孜尔千佛洞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对研究龟兹社会的历史、佛教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190685.htm
*********************************************************
(三)克孜尔千佛洞——中国第二敦煌
克孜尔千佛洞,有人称它是“中国第二敦煌”。有关专家预测,用不了多久,它将比名震世界的敦煌更出名。
一、佛教兴盛,龟兹王国大建“千佛洞”
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克孜尔千佛洞,就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库车县西部约70公里处。
置身于雄伟的明乌达格山举目远眺,克孜尔千佛洞尽入眼帘:悬崖上一个个石窟层层相迭,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威风八面。专家介绍,克孜尔千佛洞建造于3至13世纪,共有236个洞,现存壁画画面约10000平方米,是新疆最大的一处佛教文化遗址,现已被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考证,库车县为2000年前亚利安人建立的古龟兹国所在地。古龟兹国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1001 年被回鹘所灭,存在了一千多年。龟兹国在汉唐之际是西域36国中的大国之一,其国土包括了现在的库车盆地绿洲、赛里木绿洲、拜城绿洲、阿克苏绿洲、新和绿洲、沙雅绿洲和轮台绿洲。据《汉书·西域传》载:“龟兹国有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当地的居民构成比较复杂,从人种上说,既有东方的蒙古利亚人种,也有西方的欧罗巴人种;从民族上讲,龟兹境内曾有羌、塞、月氏、乌孙、匈奴、突厥、回纥和汉人,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都逐渐融合成了龟兹人。当地的语言与焉耆、高昌一带的语言相近,俗称焉耆龟兹语。龟兹本土的文字借重亻去卢文者甚多,属婆罗米斜体字母。此外,汉文、粟特文也是流通文字。
早在公元一世纪,约东汉明帝时,佛教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代替佛教止,佛教在新疆兴盛了1000多年。公元四世纪,龟兹王国的佛教已很兴盛,不仅修建了很多装饰富丽、规模宏大的寺庙,还集中能工巧匠和著名画师等,大兴土木建造气势恢宏的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石窟群(千佛洞)修凿的年代开始于东汉,结束于唐末。历代龟兹王对这项工作都极为重视。公元七世纪,龟兹王国的佛教达到极盛,甚至连龟兹王宫都装饰得同寺庙一般。其间历代龟兹国王对克孜尔千佛洞石窟群的建造,更没有停止。《大唐西域记》载,龟兹有佛寺100 余所,僧尼5000多人。每年秋分时节,都要举行迎像大会10余日。
节日期间,各佛寺都用珍宝锦绮把佛像装饰起来,然后载到彩车上,在城内街道上缓缓而行。上自国王、王后、贵胄、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脱掉帽子,穿上新衣,赤着双脚,手拿鲜花出门迎接佛像。待佛像驾临,人人顶礼膜拜,个个焚香散花,仪式极为隆重。
据考证,我国古代有名的高僧——鸩摩罗什就出生在这里。他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他7岁出家,9岁跟随母亲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盘土多达多处学习佛经。12岁时,同母亲一起返回龟兹。龟兹王听说他回来了,亲自远迎,并专门为他造了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并请他升座说法。西域各国国王一见他升座,都在他的座侧听讲。
公元401年,鸩摩罗什到了长安, 后秦王款待他以国师之礼。从此,他就在长安国立译场逍遥园,从事佛经的翻译,与直谛、玄奘并称为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和他的弟子共译出佛经74部,384卷, 对我国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梁书》记载,汉武帝时有“外国澡罐一口”,铭云:“元封二年,龟兹国献。”说明在2000年前,佛教
在龟兹已普遍传布,并将澡罐这种佛教器物作为一种贵重礼物献给了汉武帝。
克孜尔千佛洞,这个中国最早的石窟群。这些层层迭迭井然有序的洞窟,包括供养佛像作礼拜用的“支提窟”,僧尼静修或讲学用的精舍“毗呵罗窟”,僧尼起居用的寮房,埋葬骨灰用的罗汉窟等等,这样完整的建筑体系,是世界上其它佛教中心所罕见的。
二、壁画精绝,中外学者为之震惊
克孜尔石窟群现存壁画约10000平方米,有关专家说,这在世界上是仅次于敦煌画的艺术宝库,堪称“中国第二敦煌”。
这里的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古时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供养人、飞禽走兽等等。
进入有“故事画之冠”的17号洞,这里的四壁、窟顶、甬道、龛楣,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壁画。其中一幅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峰满载货物的骆驼,昂首而立,眼望远方。驼前两个脚夫头戴尖顶小帽,脚蹬深腰皮靴,身穿对襟无领长衫,满脸须髯面向前方,正振臂欢呼。他们为何如此兴奋?原来在脚夫前面还有一人,只见这人两眼微闭, 神态自若,高举着正在熊熊燃烧的双手,指明了骆驼商队前进方向!这就是所谓“萨薄白毡缚臂,苏油灌之, 点燃引路”的本生故事。撇开它的宗教色彩,不难看出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与佛教僧徒的密切关系。商贾、脚夫需要僧尼为他们祈求平安,僧尼则不仅需要商队的货物
与施舍,还往往与庞大的骆驼商队结伴而行,或者西去印度求法,或者东去长安、洛阳传经。
有关专家说,克孜尔千佛洞壁画,“最绝”的当属佛教本生故事画。笔者考察过敦煌千佛洞,在那里,描绘释迦牟尼佛前几世苦难苦行,积善积德的故事( 即佛教本生故事的壁画),大多采取连环画的形式, 用许多场面展开故事情节。这里的壁画却别具一格。卓越的画师把复杂的故事巧妙描绘在一个菱形画面中。如猕猴王本生故事,是叙述释迦牟尼前世为猕猴王时爱护群猴,最后舍生救猴群的、有着曲折过程的故事。描写这个故事的佛经,16开杂志大小有200多页, 这里却把这个长长的故事概括在一个画面里,实在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奔逃的猴群面临深涧,追捕的猎人引箭待发,猕猴王前后脚攀住深涧两岸的
树干,以身为桥,引渡群猴。它身上有猴子奔驰,衰竭的体力很快将支持不住,却转面焦急地顾盼稚弱的猴子。这幅画把猕猴王舍生忘死,关心群猴安危的拳拳之情,描绘得活灵活现。
到此考察的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反映佛教经典的本生故事画,是克孜尔千佛洞的精华,在世界上堪称一绝。它不仅艺术水平高,别具一帜,而且数量也最多。它比敦煌、龙门、云岗3处石窟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倍, 在全世界实属罕见。
专家介绍,这里的壁画还有一绝。它不是画在涂白的泥壁上,而是往泥壁上直接作画。既采用了有覆盖的矿物颜料,也使用了透明的颜料。着色方法不但有平涂的烘染,而且有水分在底壁上的晕散。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湿画法”,也称凹凸画法,史学界认为,它是古龟兹国人的一种创造,是绚丽的石窟壁画园地里最鲜艳的一枝花朵。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既有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艺术有选择地巧妙接受,更是古龟兹画师非凡的智慧。他们用粗犷有力的线条,一笔勾画出雄健壮实的骨胳,用赭的色彩,烘染出丰富圆润的肌肤,轻轻一笔画出布置均匀的衣褶,又借助一条飘曳的长带,表现出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意境,使人一看到那些“飞天”,便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感。有关学者说,克孜尔千佛洞的“飞天”,同背上生着双翅的古代欧洲的“飞神——安琪儿”相比,在艺术上显得更成熟,更为浪漫。
中外学者还从壁画中得出一条惊人的“信息”:早在公元前一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健陀罗艺术和古希腊佛教艺术就传入了新疆。伴随着希腊化艺术的影响,裸体和半裸体的风俗在整个西域发展起来。这种裸体风俗是和性爱结合在一起的,龟兹壁画中的新婚性爱图等,不仅表现在夫妻生活上,还表明裸体还是当时女子的一种时髦装束。此外,壁画还表明古时候西域盛行过看少女跳裸体舞的风俗。
克孜尔千佛洞不仅有大量宣扬佛教教义的画面,也有畜牧、狩猎、农耕、乘骑、古建筑的真实写照。175 号洞中心柱右面的通道里,有两幅著名壁画。只见两头膘肥体壮的老黄牛,低头甩尾,合抬一根木杠奋力向前拉犁。犁后的农夫一手举鞭,一手扶犁,正聚精会神地犁地。与这幅“二牛抬杠”图毗邻的还有一幅“耕作图”。头顶小帽、身穿短裤的农夫,手持一把“砍土曼”( 形似锄头的挖土工具)作向下用力刨土的姿势。 这种二牛抬杠耕地图和解放初新疆农村犁地的情景一模一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画面,使中外学者为古龟兹画师的写实手法拍案叫绝。
三、窃惊破坏,洋盗贼留下惊世遗憾
位于文管所北面半山腰上的76号洞被称为“孔雀洞”,高大的石窟里曾以绘有众多孔雀而知名。但打开洞一看,不禁大失所望:不仅石窟正中的一座立塑坍塌,四壁和旧洞上的孔雀画面也刀痕累累,疮痍满目。但从残存在洞顶上的几只孔雀来看,无不翎羽艳丽,栩栩如生。仿佛只要稍的惊动,她们就会振翅飞走。久久凝视着这如此精美而又狼藉不堪的孔雀壁画,真如万箭穿心。
这些浸透着古龟兹人血汗的惊世之作,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却屡遭外国考古学者和探险家的窃取。甚至在“取”不走的时候,这些“文明人”还进行丧心病狂的破坏。
在克孜尔千佛洞,他们不仅盗走了众多雕塑,还用胶布粘走了大量壁画。据有关文物部门介绍,30年代初,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考古队的勒柯克,从这里盗走的壁画、塑像和其它艺术品,以及手抄或印刷的汉文、梵文、突厥文、吐火罗文的文书,达上百箱!英国的斯坦因等, 也来疆盗走大量壁画。
勒柯克窃取我国大量文物,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之后,还不以为耻地宣扬,在他的考古队里,有一名叫巴图斯的人,“充分懂得怎样把一幅幅的壁画,整个地锯下来,并懂得怎样进行包装,使之能无损地运回柏林”。
洋盗贼疯狂的掠窃,破坏了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整体美,留下惊世遗憾!一位西方学者感叹, 这里的每一种壁画都是无价之宝;在这里即使随便捡块瓦片,都比美国的历史长!
有关专家介绍,这些古龟兹国画师们的宏篇巨作,主要记录着大约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十三世纪新疆地区历史现实生活的图景,为研究古代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等情况,以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http://baike.baidu.com/view/72384.htm
*************************8
(四)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南约60公里处,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窟凿于木札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间,分布在谷西、谷内、谷东、后山四个区域内。现已编号的洞窟有236个,其中最早的开凿于公元4世纪,最晚的建于公元8世纪。克孜尔石窟以其佛教初传中国和极具西域古龟兹风格而闻名于世,又以其洞窟之多和壁画之美而与敦煌、云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克孜尔石窟的洞穴形制,主要有礼佛和讲经用的中心柱窟、方形窟及生活用的僧房窟等。其中心柱窟在主室后部有左右甬道,僧房窟有明窗、壁炉式灶坑和低矮的炕。中心柱窟和僧房窟之多,是其它地区罕见的。
克孜尔石窟的艺术成就,集中反映在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壁画里。壁画的内容包括佛、菩萨、比丘、天龙八部、飞天和佛传、本生、因缘故事等。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绘于中心石窟和方形窟的不同部位,最有特点的是以象征性的山峦图案划分出许多菱形小格中的各种故事画,每个菱形中用最有代表的画面来反映一个本生或因缘故事,这种排列整齐,色彩华丽的菱格画所反映的内容,目前已辨认的本生故事,有70余种佛传故事有60余种,因缘故事有40余种。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中还有一些直接或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画面,69窟中的礼佛洞是最著名的一幅,画中的国王“不剪发”、“锦袍宝带”其衣冠服饰与文献记载龟兹王、后的服饰相同,一些洞窟中还有许多身着龟兹服饰的供养人像,人像旁还有用龟兹文写这的姓名和身份。从而知道有国王、王后和王公、大臣等。另外,175窟甬道壁上牛耕图上的铁铧与汉代铁铧相似;耕作图中的农夫使用的“坎土镘”一直使用至今。所以,在古龟兹文化遗物存世稀少的今天,克孜尔石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龟兹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克孜尔石窟过去曾遭受过严重破坏,近几年国家进行加固维修,目前已经公路畅通,出入洞窟极为方便。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除石窟群外,还有一处常年滴泪不止的神秘的“泪泉”。凡去新疆者,不可不游。
http://www.tourernet.com/jmlxs/lyjd/lyjd415.htm
**************************************************8
(五) 千佛洞位于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 7千米的河流阶地上,它背依明屋达格山,南临木扎提河和雀尔达格山,其间有渭干河蜿蜒流过,东距库车县城约69千米。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是新疆著名的古代文物遗迹的旅游胜地。
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 “四大石窟”之美誉,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千公里。其中保存壁画的洞窟有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kg/xjyizhi/kezier/
***********************************************88888
(六)鸠摩罗什(梵语 Kumarajiva )(西元 344 ~ 413 年)
意为“童寿”,后秦高僧。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 出《摩诃般若》、《法华》、《维摩》、《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
鸠摩罗什 ,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他在东晋时,来到我国,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 龟兹国智慧之子 ◎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其父鸠摩达多,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炎天赋异禀且有高节,本应嗣继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辞不就,而且毅然出家。随后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延请为国师。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其身体有红痣,依命相之法来说,正是必生贵子的特徵。已届双十年华,虽有各国显贵竞相提亲,但她却不肯答应。等到一见鸠摩炎,十分倾心,决意嫁他。
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众人都感到非常的讶异。有位阿罗汉达摩瞿沙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智慧倍常,正是前例。」等到鸠摩罗什出生时,其母便顿时忘却天竺语。
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想要出家,但丈夫不允许,后来又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弗沙提婆。当她出城游览,看到荒冢间枯骨散乱各处,于是深深思惟色身是苦本,就立誓要出家修行。但是丈夫鸠摩炎坚持不答应,于是她绝食抗议,经过六天,气力衰竭,命若悬丝。她的丈夫,只好忍痛答应。然而她在尚未落发前,坚决不吃任何食物,于是即刻命人剃除头发,方才进食。隔天,正式受戒,进而修习禅法,专精不懈,终于证得须陀洹初果。
当时,鸠摩罗什年方七岁,也跟随母亲一同出家。鸠摩罗什依从老师学经,每天背诵千偈,一偈有三十二字,总共三万二千言,如此背诵完《阿毗昙经》,老师为鸠摩罗什解释经义,没想到鸠摩罗什早已自己通晓妙谛,不须逐句指导。
◎ 参学弘化菩萨心 ◎
由于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因此全国人民都特别供养他们母子。鸠摩罗什的母亲深怕丰厚的利养,影响修行的道业,所以带著儿子走避他国。此时,鸠摩罗什的年纪才九岁,他随著母亲渡过辛头河到□宾国,遇见了名德法师盘头达多(即□宾王的堂弟),鸠摩罗什依止他学《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共四百万言。盘头达多每每称赞鸠摩罗什的神慧俊才,□宾国王听到了赞誉,即延请鸠摩罗什进宫,同时召集许多外道论师一同问难鸠摩罗什,结果外道全被折服。因此,□宾国王更加敬重鸠摩罗什,并以上宾之礼供养他。
当鸠摩罗什十二岁时,母亲又携带他返回龟兹国。鸠摩罗什的高名远播,有许多国家争相延聘他,但鸠摩罗什都丝毫不动心。当时,罗什的母亲带领著他到月氏北山,有一位阿罗汉见到鸠摩罗什,非常惊异地告诉罗什的母亲:「应当常守护这位小沙弥,假如他能到三十五岁而不破戒,那么将会大兴佛法,度无数众生。」
不久,他们母子到达沙勒国,小小年纪的鸠摩罗什,竟然轻而易举地把佛钵放在头顶上。此刻,他心中暗自忖道:「佛钵的形体非常大,为什么这么轻呢?」才有这种念头,马上感到佛钵的重量太大,力气不够,不觉失手,佛钵立即掉下来。他的母亲问什么缘故,他回答:「孩儿的心有分别执著,所以佛钵有轻重的差别。」
鸠摩罗什跟随著母亲,在各地参学和弘化,不仅在佛法方面更上层楼,而且名满天下。
龟兹王还亲自前往温宿国,迎请鸠摩罗什母子回国教化。龟兹国原属小乘的教法,鸠摩罗什广开大乘法筵,听闻者莫不欢喜赞叹,大感相逢恨晚。此时,鸠摩罗什正值二十岁,于是在王宫受戒,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
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决心到天竺修行。她辞别龟兹王说:「你的国运不久就会衰微了。」她只身前往天竺,勇猛精进,证得阿那含三果。
当她要到天竺时,曾经对鸠摩罗什说:「大乘方等甚深的教法,要传扬到东土(中国),全得仰赖你的力量。但是这件宏伟的事,对你而言,却没有丝毫的利益,要怎么办呢?」
鸠摩罗什回答说:「大乘菩萨之道,要利益别人而忘却自己。假如我能够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迷蒙的众生醒悟,虽然我会受到火炉汤镬的苦楚,我也没有丝毫的怨恨。」
◎ 大乘小乘互为师 ◎
鸠摩罗什继续留在龟兹国,不久,在佛寺的旧厢房发现《放光经》。他展开经卷读诵,突然只见空白的木牒,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诵经的决心更加坚固。于是魔力失效,经文的字迹立即浮现,他便诵读学习《放光经》。
但是忽然听到空中传来:「你是有智慧的人,怎么需要读《放光经》呢?」
鸠摩罗什说:「你是小魔,应该迅速离去!我的心意,如同大地,不可丝毫被转动。」
鸠摩罗什在龟兹国,读诵许多大乘的经论,两年的光阴,已能通达大乘教法的奥秘。
龟兹王为鸠摩罗什建造金制师子座,上面铺著锦绣坐褥,恭请鸠摩罗什升座说法。但鸠摩罗什说:「我在□宾国的师父尚未体悟大乘的妙义,我想要亲自前往为他解说,所以我不能久留此地。」
不久,鸠摩罗什的师父盘头达多,不远千里来到龟兹国。
龟兹王问盘头达多:「您为何从遥远的地方光临本国?」
盘头达多说:「一来听说我的弟子鸠摩罗什有非凡的体悟,二来听说大王极力弘扬佛法,所以冒著跋涉山川的艰辛,专程赶来贵国。」
鸠摩罗什听到师父光临的消息,非常地喜税,终于能够实现原先的愿望。
鸠摩罗什先为师父讲说《德女问经》,因为从前师徒二人都不相信该经的因缘、空、假的道理。所以,先阐扬本经,为破迷启悟。
盘头达多问鸠摩罗什:「你崇尚大乘的经典,是否曾见到什么妙义?」
鸠摩罗什回答:「大乘的道理比较深奥,阐明我空、法空的真正空义;小乘偏于局部的真理,有许多缺失。」
盘头达多说:「你认为一切法皆空,非常可怕啊!那有舍离『有法』而爱好『空义』的呢?从前有一个狂妄的人,命令织匠造出最细的棉丝,那位织匠别出心裁,特意织出像微尘般的细丝。狂人还嫌太粗,织匠勃然大怒,便指著空中说:『这是最细的棉丝!』狂人疑惑地问:『为什么我看不见呢?』织匠说:『这棉丝,非常细致,就像我这么优秀的织匠也看不见,何况是别人呢?』狂人听后喜悦万分,便付钱给织匠。现在你所说的空法,就像那则故事一样。」
鸠摩罗什苦口婆心,连类比喻而娓娓道来大乘妙义,师徒之间往来辩论一个多月,终于说服了盘头达多。
盘头达多赞叹著说:「师父未能通达,徒弟反而启发师父的心志,这话在今天得到证实。」
盘头达多便向鸠摩罗什顶礼,说:「和尚是我大乘的师父,我是和尚小乘的师父。」
大乘小乘互为师徒,传为佳话!
◎ 苻坚慕德征西域 ◎
鸠摩罗什的神思俊才,传遍整个西域,人人非常钦服,每年举行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来闻法,并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边,让鸠摩罗什踏著登上法座。
鸠摩罗什的名声不仅远播西域,也东传至我国。前秦苻坚久仰大名,在心中早已有迎请的想法。
苻坚建元十三年,太史上奏:「在外国边野,出现一颗闪亮的明星,未来应当有一位大德智人,将来到我国。」
苻坚说:「我听说西域有位鸠摩罗什,襄阳有释道安。那位外国的大德智人,一定是鸠摩罗什吧!」
鄯善国前部王和龟兹王弟,曾一同前来朝礼苻坚,说西域有丰富的珍珠宝贝,应派兵讨伐。前秦苻坚建元十七年二月,鄯善王等人又奏请讨伐西域。于是次年九月,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偕同鄯善王、车师王等,率领七万大军,讨伐龟兹及乌耆诸国。
临行之前,苻坚在建章宫举行饯别宴,对吕光说:「帝王顺应天道而治国,爱民如子,那有贪取国土而征伐的道理呢?只因为怀念远方的大德智人罢了!我听说西域有一位鸠摩罗什大师,他深解佛法,擅长阴阳之理,是后学的宗师。我非常想念他。贤哲的人,是国家的大宝,如果你战胜龟兹国,要赶快护送他返国。」
吕光的军队刚出发,鸠摩罗什告诉龟兹王白纯:「龟兹国运衰微了,将有强敌从东方攻来,你应该恭敬迎接,不要派兵反抗。」但是龟兹王不听劝告,率军奋力抵抗,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龟兹王白纯也遭来杀身之祸。
◎ 几经风霜步东土 ◎
吕光锐气风发,平复龟兹国后,便另立白纯之弟白震为龟兹国王。吕光掳获鸠摩罗什,看他年纪尚小,不知他智慧的高深,就把他当凡夫俗子来戏弄。吕光强迫鸠摩罗什与龟兹公主成亲,鸠摩罗什苦苦请辞。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骑猛牛和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都胸怀忍辱,丝毫没有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
吕光率军返国,中途在山下扎营休息。鸠摩罗什说:「不可以在此地停留,否则全军将士必定狼狈不堪,应该把军队迁往高原上。」
吕光不理睬鸠摩罗什的建议,依然故我。当天晚上,果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积水有数丈深,将士死亡有数千人。此时,吕光方才暗自感受到鸠摩罗什的神异。
鸠摩罗什又对吕光说:「这凶险死亡的地方,不宜久留,推算时运和定数,你应赶快率兵返国,中途一定可发现福地,适合居住。」
吕光听从鸠摩罗什的建议,迅速率军离开。当大军到达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传闻苻坚已被姚苌杀害,吕光下令三军缟素服丧,并自立为帝,国号凉(史称后凉),建元为太安。
太安二年(西元 387 年)正月,姑臧的地方刮起大风。鸠摩罗什说:「不吉祥的大风,显示将有叛乱发生,但不必劳师动众,自然能平定!」
果然,至吕光龙飞二年,张掖的临松、卢水胡、渠男成、蒙逊等人造反,公推建康太守段业为盟主。
吕光即派遣爱妾所生的儿子──秦州刺史太原公吕纂,率领精兵五万前往讨伐。当时人人认为段业等只是乌合之众,而吕纂拥有威声,势必能够平定乱事。吕光也满怀信心去拜访鸠摩罗什。鸠摩罗什说:「我观察此行,并不能获胜回来。」
不久,吕纂在合梨被打败。后来,郭馨也起兵作乱,吕纂便率领大军返回,又被郭馨打败,全军覆没,吕纂只得弃甲归国。
◎ 五色丝绳见吉凶 ◎
吕光非常器重大臣张资,有一次张资卧病在床,吕光十分焦急,延请许多名医来为他疗治,但是医药罔效,突然有一位国外的修行人,名叫罗叉,自称能够令张资病愈。吕光信以为真,赏赐罗叉许多珍宝。
鸠摩罗什知道罗叉骗人,就前往告诉张资:「罗叉不能治愈你的病,只有徒劳无功罢了!人的运数虽然隐微不见,但可以某些现象来测知。」
鸠摩罗什用五色丝结绳,然后燃烧成灰,再投进水中。如果灰末浮出水面,又聚合成丝绳的本珍,显示张资的病不能痊愈。刹那间只见绳灰浮聚在水面,又结合成原来丝绳的模样。
张资服用几天药剂,便病故了。不久,吕光也死亡。吕光的太子吕绍便继承帝位,但过了几天,吕纂杀害吕绍而自立,建元咸宁。
◎ 棋奕对答藏玄机 ◎
吕纂咸宁二年,怪事连连。发现一只母猪生下小猪,一身三头。又夜里有飞龙从东厢的井中出现,而爬到大殿前蟠卧,等到天亮时就消失了,吕纂认为这是一种祥瑞,所以称大殿为龙翔殿。不久,又传来有黑龙在九宫门飞跃的消息,于是吕纂又把九宫门改为龙兴门。
鸠摩罗什对吕纂说:「近日妖猪出现,是象徵怪异的事将发生。潜龙出游,也不是吉祥。龙属于阴类,出入有定时,但是近时常常出现,象徵灾害要来临。一定会发生部下篡位的事,你应克己修德来挽回天运。」但是吕纂却不采纳忠告。
有一天,吕纂和鸠摩罗什下棋。吕纂吃掉一颗鸠摩罗什的棋子,吕纂说:「杀胡奴头。」鸠摩罗什回答:「不能杀胡奴头,胡奴将杀人头。」鸠摩罗什的话,是有影射的意义,但是吕纂未能醒悟。
吕光的弟弟吕保,有一个儿子名叫吕超,吕超的小字叫胡奴,后来果然杀死吕纂,拥立兄长吕隆为帝。当时,大家才恍然大悟鸠摩罗什的预言。
◎ 译经事业群英会 ◎
姚苌杀死苻坚建立后秦,拥有关中之地,曾虚心请鸠摩罗什莅临,但是吕氏王族,恐怕神奇智慧的鸠摩罗什,一旦为姚苌所用,将会不利吕氏建立的凉国,于是不准鸠摩罗什东行。
姚苌死后,太子姚兴继位,又派遣使者到凉国敦请鸠摩罗什,但依然徒劳无功。
后秦姚兴弘始三年(西元 401 年)三月,在庙庭的逍遥园,青葱竟然变为香芷,这被公认为祥瑞,象徵著大德智人将会到来。同年五月,姚兴派遣陇西硕德,西伐凉国吕隆,吕隆军队溃败,至九月吕隆上表归降,鸠摩罗什才能前往关中,此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鸠摩罗什抵达长安。姚兴万分喜税,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次年并敦请他到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又遴选沙门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僧肇等八百余人参加译场。
鸠摩罗什译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维摩经》、《华手经》、《成实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经》、《坐禅三昧经》、《弥勒成佛经》、《弥勒下生经》、《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佛藏、菩萨藏等等。有关翻译的总数,依《出三藏记集》卷二载,共有三十五部,二九七卷;据《开元录》卷四载,共有七十四部,三八四卷。
东汉明帝时,佛法传来中国,历经魏晋诸朝,汉译的经典渐渐增多,但是翻译的作品多不流畅,与原梵本有所差距。
鸠摩罗什羁留凉国十七年,对于中土民情非常熟悉,在语言文字上能运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学多闻,兼具文学素养,因此,在翻译经典上,自然生动而契合妙义,在传译的里程上,缔造了一番空前的盛况。
◎ 承先启后大宗师 ◎
从鸠摩罗什所翻译的经典而言,可知他致力弘扬的,主要是根据般若经类而建立的龙树一系的大乘中观思想。他所译出的经论,在我国佛教史上,造成巨大的影响。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道生弘扬于南方,经僧朗、僧诠、法朗,至隋代吉藏而集三论宗之大成。因此,鸠摩罗什被尊为三论宗之祖。三论再加上《大智度论》,而成为四论学派。此外,《法华经》,是天台宗的绪端;《成实论》,为成实宗的根本要典;《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为净土宗的依据;《弥勒成佛经》,促成弥勒信仰的发展;《坐禅三昧经》,促进菩萨禅的盛行;《梵网经》,使我国能广传大乘戒法;《十诵律》,是研究律学的重要典籍。……鸠摩罗什在佛教史上,承先启后,功不可没。
鸠摩罗什非缳喜好大乘教法,志在广演阐明妙理,但观察当时我国的情况,不禁叹息说:「我如果下笔作《大乘阿毗昙》,这绝不是迦丹子所能相比的。现在中国,具有深知远识的人很少,恐怕很难获得共鸣。我在此地,好像折断羽异的飞鸟,将要作什么论著呢!」鸠摩罗什于是凄然作罢!
后来,鸠摩罗什只著有《实相论》二卷,以及注解《维摩经》,他的文辞婉约清丽,不待删改而文采斐然。曾与庐山慧远书信答问,后人特将他回答慧远问大乘义十八科三卷,辑为《大乘大义章》。
◎ 茶毗后舌不焦烂 ◎
姚兴常常异想天开,对鸠摩罗什说:「大师!您聪明超群,悟性卓越,是天下第一。如果您逝世了,法种便断绝,没有人可继承。」于是,姚兴逼迫鸠摩罗什接受十名女子。
鸠摩罗什苦不堪言,但为了译经大业,只得忍辱。从此之后,鸠摩罗什不住在佛寺僧房,另外迁往他处。每逢升座讲说经义,时常语重心长地说:「譬如臭泥中生长莲花,只须采撷莲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有人对于鸠摩罗什生起轻慢心,也妄想仿效。鸠摩罗什便集合大众,来到盛满铁针的钵前,他面色凝然说:「如果各位能学我将这一钵的针吞下,就可公学我的行为。否则,希望大家各自安心办道,谨守戒律,切莫再滋生妄想!」说完话,立刻把那满钵的铁针吞下,宛如吃饭般轻松。大众看见这稀有的示现,都目瞪口呆,感到非常地惭愧。
鸠摩罗什在龟兹国,曾从卑摩罗叉律师学习。当卑摩罗叉入关中,鸠摩罗什非常欣悦,特地前往礼拜。卑摩罗叉不知鸠摩罗什被逼迫之事,就问:「你在汉地有殊胜的因缘,受法的弟子有多少人?」鸠摩罗什回答:「汉地的经律尚不完备,新经和诸论,大部分是由我传译,有三千徒众跟随我学法。但是,我……业障深重,没有依照师父的教诲!」
有一位杯渡比丘,在彭城随缘度众,听说鸠摩罗什在长安,竟喟然叹息:「我与他戏别三百余年,未能相逢,恐怕要等到来生再聚。」
鸠摩罗什心知世寿已尽,但还希望继续译经弘法,当他稍觉得身体四大不调,便为自己持咒三遍,又请外国的弟子共同诵念,然而回天乏术。圆寂之前,鸠摩罗什向僧众告别说:「我们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尽到此心,却将要离去,悲伤岂可言喻!我自认为愚昧,忝为佛经传译,共译出经三百余卷,只有《十诵律》一部尚未审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没有错误。我希望所有翻译的经典,能够流传于后世,而发扬光大。如今我在大众面前,发诚实誓愿──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西元 409 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于是在逍遥园火化。当飞灰烟灭,他的形骸已粉碎,只有舌头依然如生。这正应验了他从前的誓愿,留给我们无尽的沈思和缅怀!
以上文章节录自《一任袈裟万里游》,岫峨著。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79.htm
******************************************8888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