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接到作者的通报,差点被骗版面费。下午,又接到办公室转来的邮件,是骗取编辑部学术不端检测账户和密码的。
骗子忙,整的我们自己也不敢放松警惕!
这个骗术,在网上流传已经快半年了,我不知道是否有上当受骗的,反正我办公室还当着回事地来处理!只能说,不常上网,缺乏警惕和常识!我分享出来,并且归纳几点,供大家处理、识别骗术。
(1)怀疑一切!一切身份来的信息都质疑一下,总不会有坏处!科技发展,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自由的同时,也带来对我们个体辨识能力的要求——自由需要有自由的能力!怀疑,不仅仅怀疑内容,包括怀疑身份!哪怕是亲朋,哪怕是领导,网络上的标识都是一样的,都可以伪装的。
(2)一切账户、密码和金钱索取的信息,绝对是虚假和诈骗的,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索取帐号、密码和金钱的。只要涉及到这三点的信息,都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不是索取,而是“登录”的情况,那要看准“网址”!!一般二级域名或者疑似简洁的域名,要当心。宁愿耽误点时间重新查找“纸质本”记录的网址,或者从搜索记录中甄别一下!或者将网址到域名注册网站或域名备案网站查询核实一下!
(3)一切中奖,红包信息要慎重,也可以说:一切便宜少沾!一切都是诱惑——不是诈骗,也是引诱消费(代价卷)。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4)来历不明的信息特别是带链接或者网址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包括朋友转发的链接,没有确定点击就可能中木马病毒,从而将电脑和手机的控制权“交出去”了,比如,聚会照片下载、某某出轨照片、某某内幕,等等。好奇心害死人!网络社会——好奇就需要有好奇的本事,否则没有便宜让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去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6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