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曾经写过“复旦,复旦 ”,没想到今日竟然以这样的内容再写复旦。
先是抄袭,继而抵赖。百年名校,何以至此?校方且如此,又如何让莘莘学子做到复旦学风所要求的“严谨求实”?如此雷同的情节,难道就是学风中的“创新”?借鉴他校,并无不可,直接照搬,是否就是教学理念中的“宽口径”?
作为本科与研究生两度的校友,博主企图(不是试图、力图)做这样的区分:
其一,区分甲方和乙方。宣传片是复旦大学“知识外包”出去的项目,作为甲方委托乙方去做。于是,甲方似乎可以在这一事件中免些许责。
然而问题是,这样事关复旦大学核心价值的事务难道也可以外包?把这样的事情都外包了,自己还做什么更核心的事情呢?这样不靠谱的乙方,又是怎样得到甲方如此的信任?其间有无利益输送?
其二,不关乙方的事,复旦大学负全责,则区分广大师生和行政机构,特别是“宣传部”。多少年来,大学的行政化愈演愈烈,日渐背离复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知识分子自主办学之初衷。宣传片事件在一个特殊的角度,再次暴露高校行政化的弊病。看似同在一所大学,行政人员因日常工作之使然而未必充分浸润大学之精神,在相当程度上与社会上办理“我妈是我妈”者并无二致,然而却握有左右大学走向的大权。由此看来,行政化,或许是宣传片事件背后的根源。去行政化,是中国高校下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自然,未来的高校依然需要行政人员,但不可握有大权,而且要接受大学精神的教育。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愿母校汲取教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