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节里忆母
(王德华)
今天一直下雨。有点冷。白天的温度降到了9度。
今天又是个温暖的日子,母亲节,是子女感恩的日子。
曾看过网上流传的摄影师焦波的作品《俺爹俺娘》,记录了他父母生活的照片,很有心灵震撼力。有一张老母亲走在小路上的照片,说明是“每次我离家时,总不让娘送,娘也答应不送,但往往到了村头,猛一回头,娘就跟在身后……”。有过这种经历的,看着照片,读着照片说明,眼泪就会不听话。
新一期《读者》上有篇短文,题目是“摘些山花给妈妈”,作者也是说每年都是在寒冷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他说(以后)“应该多回家,尤其要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摘些山花给妈妈”。想象一下,这真是一幅美好的画,很温暖、温馨、甜蜜。
母亲,是给自己生命的人,抚育自己长大的人,最惦记的人。都说子女要感恩,母亲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怎么能报答的了。
今天在微信上说,母亲,可以用“伟大”这个词。祝福伟大的母亲们,节日快乐!
母亲健在,是一种祝贺方式,温馨、快乐。
母亲不在了,母亲节就是怀念的日子,心痛。
春节,怀念母亲。清明节,怀念母亲。中秋节,怀念母亲。母亲节,还是怀念母亲。母亲走了,只有怀念了。
在这个日子里,记录关于母亲的一点记忆。
记忆中,母亲几十年来总是在家里忙碌。母亲回娘家,我记忆深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姥姥过世,一次是表哥结婚。由于是小脚,需要父亲用小推车送接。出的最远的门是离家20里地的县城。父亲推着母亲和我去县城,母亲、二姐和我照了一张合影。那是母亲唯一的一张照片。母亲跟父亲生前都没有一张合影。真是一件憾事。
母亲出门时间最长的就是那次在公社医院的日子。那天早上,早早起床忙碌的母亲合衣躺在炕上,我们以为她累了,再睡一会儿。吃早饭了,叫不醒她。我摇晃她的身体,她不回应。我就慌了神。请来了赤脚医生,医生说送医院吧。我的大伯叔叔们,找木棍、木板,做担架,抬着母亲急急火火往十里地外的公社医院赶。那一住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几个星期后,母亲才醒过来。出院回家后,行动不便的母亲离家最远就是在胡同口的那块大石头上坐着,等我们回家。
这是我记忆中,母亲离家的日子。母亲在42岁时生下了我。对于年轻时的母亲,我没有一点印象。记忆中的母亲有大家闺秀的派头。穿戴每天都是整整齐齐,精干有神。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各种物品摆放也是井然有序。
母亲的家务活是很上档次的,无论缝缝补补、做衣做被子,还是饭菜的手艺。麦收时分母亲擀的白面饼,单饼和双饼(加葱花),摊的薄薄均匀的煎饼,烙的火烧,伏天里擀的鸡蛋面条,还有春节蒸的发面大饽饽,蒸的鸡白菜、做的小炒菜、煎的鲅鱼… …都是想起来就回味无穷的。小时候病了的时候,最想吃的就是母亲的手擀面,那娴熟的刀工,切的面条柳丝似的,细细的,宽窄一致、整齐,无论是黄瓜鸡蛋卤子、西红柿鸡蛋卤子,还是只有葱花烤油,都是香醇可口。
家里每年都养鸡,母鸡下蛋,公鸡庆祝春节。我们家也养鹅,还养过鸭。我小时候还在村后放过鹅的。姐姐养过兔子,在院子里给兔子挖了个窝。兔子得了干爪病,还记得用炒菜油抹在兔子的爪子上。我记忆深的是母亲为我做鸡蛋小米养鸟。记不清谁送给我一只野鸟,很漂亮的,姐姐帮我去姓孙的爷爷家借了精致的养鸟笼。鸟笼挂在我们家院子里晾衣服的铁条线上。鸟儿一天天长大,最难得的是在那个贫穷的时代,母亲用蛋黄拌小米帮我喂鸟。后来,不知道小鸟怎么把笼子打开了,自己飞出来,不见了。
父亲脾气不好,有主见,是一家之主。我的记忆中,他们老两口没有拌过嘴。母亲对父亲百依百顺,尽管比父亲年长,恪守封建礼教。对父亲的照料也是体贴入微。父亲患有哮喘,小时候我不懂。只记着父亲咳嗽的日子,母亲凌晨起来给父亲煎大豆腐,煎鸡蛋。后来知道是止咳,对治疗哮喘有用。现在想起来,很没有出息,那个时候由于对油香有特殊的嗅觉。闻见香味,会从睡梦中醒来。看见母亲把煎好的黄黄的豆腐,或是鸡蛋,端给父亲吃。有时候,父亲见我醒了,就往我的嘴里放一筷子。往往很失望,没有一点咸味,所以以后就没有了想吃的欲望。
母亲是独女,很要强。母亲笑起来是什么样子,我没有多少印象。只记着她对我们的言行举止要求严格,对姐姐们的要求尤其严厉。母亲从来没有对我动过粗,对姐姐们却是呵斥过,也动过手。母亲的胸怀,母亲的品行,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母亲由于体胖,有高血压。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一点保健常识,也不知道如何预防。
母亲走了多年了。随着年龄见长,对母亲的思念也愈强。前些年,写了些怀念文字。开始的时候,落笔很难。怀念的滋味,不好受,写着写着泪就会流下来。现在好多了。
我的母亲是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节日的。祝贺不祝贺,她也不知道。对于我,又有了一个怀念的日子,心理寄托的日子。经过了苦痛,能在一个属于母亲的时间里,静静怀念逝去的母亲,也很好。
祝福天国里的母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