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食品安全是国内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食品谱广了,生产链长了,外出就餐多了,都是食品安全事件看上去增多的原因;加之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博人眼球的报道较多,只要媒体一提及某某食品检出某某有害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就跟着恐慌,说以后不吃某某食品了。
如果以上是“什么食品出了问题就不吃什么食品”的保守派消费者,另一派别可以称做逍遥派的吃货们,他们虽然也抱怨着当前食品安全有问题,但隔三差五也到路边烧烤摊大快朵颐,他们相信人的舌头是人身上千百年来进化最快的器官,可以为舌头的快感牺牲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考虑,“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他们的口头禅。
到底吃什么才安全?要怎么认识食品中的有害物?
食品是人类必需,提供六大营养素,提供能量代谢。要说食品中的某种物质是否有害,必须要说明摄入量。离开剂量谈效应都无意义,也就是“量”的问题。对保守派而言,纯净水似乎无毒无害,如果牛饮一桶下去,保证水中毒、进医院;逍遥派们也会遇上“喝凉水也会塞牙”的倒霉事发生。
所以食品安全其实有个概率或频率问题,而发生的概率结合后果的严重程度就是一个事件的风险。后果很严重但发生概率低(如乘飞机出行遇到空难)、后果不严重但发生频率高(如河边常走会湿鞋),都不具有高风险性。食品安全的本质也是风险问题,回答“到底吃什么才安全”最好的问题是反问“吃了多少”和“有什么后果”。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理解并接受开车出行和入市炒股有风险,却要求食品安全零风险,要求抽检食品100%合格,这是选择性偏见和区别化对待食品安全问题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个人可以承诺食品安全没有风险,食品只是风险高低差异不同,就如概率论上常举得的例子:乘坐飞机出行发生失事其实和在澡盆里不慎被淹死的概率是差不多的,远比乘坐火车、汽车要安全很多。
因此,对于保守派需要理解“不能因噎废食”,而对于逍遥派却要教育他们“尽可能走路防跌”。
认识风险并努力降低风险,这是我理解的刘少伟教授著述的《谨慎病从口入》一书要努力讲清楚的两点。对于普通消费者,不妨静下心来读读,一定会开卷有益,对食品安全风险有科学的理解,对复杂的食品安全报道有更理性的思考,对自己的饮食生活有全新的认识。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