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做好的科研,不可以教条 精选

已有 7504 次阅读 2015-3-14 11:35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新, 科研, 研究生教育, 科学问题

做好的科学研究,不可以教条

(王德华)

 

去年(20142月)有段时间,我突发奇想,想每天让大家提提神,花几分钟时间进行点思考,让研究生生活、研究组生活增加点佐料。

连续几天,每天安排学生们翻译一句话。只要是安排任务,学生们还是很配合的。但要养成一种习惯,不是很容易。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很多事情都不能坚持下来,很多想法也就成了泡影。很可怕的是,失败多了,挫折多了,夭折多了,对一个人的心理打击是叠加作用,对于信心和热情是毁灭性的。

 这里与大家分享3句话。中文是我们学生们的翻译,也请大家给以指教,该如何翻译才确切、简练?

 

Having a lot of questions and being able to ask goodquestions is a key to do good research.

1. 能发现问题并能提出好的科学问题是做好研究的关键。

2. 做好研究的前提是,积极的思考问题并且勇于提出新的问题。

3.  学问思辨与质疑辨惑是做好科研的关键。

4. 做好科研的关键是能想到很多问题并能提出好的问题。

5. 能提出问题并且是好问题是做好科研的关键。

6. 问题有很多,但漂亮的研究源于精准的问题。

7.  一项优秀的研究工作的关键在于多问问题和问好问题。

8.  善于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是做好科研的关键。

9.  做好的科研的关键之一是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能力提出好问题。

 

If you can'tsolve a problem, it's because you're playing by the rules.

1. 打破常规,或许问题会迎刃而解。

2.  循规蹈矩就很难解决问题。

(理解:这提示我们做科研的时候要勇于创新,不能人云亦云。)

3. 遵守游戏规则往往不利于解决问题。

4. 按规矩做不能解决问题。

5. 陈旧的条条框框会限制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条化的思维束缚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如果你无法解决一个问题,那归因于你太循常习故

或:过于循规蹈矩(循常习故),遇到难题将无计可施。

8.  有些事情,按照规矩来做,并不能解决问题。

9.  墨守成规,阻碍科学发展。

 

High creativity isresponding to situations without critical thought.

1.     如实反映事物即创新。

2.     高创造力会屈从于缺乏批判思维的困境

或:如果不具批判思维,高创造力将难以为继

3.     创新不会来源于一味地批判性思考

4.     总带有批判性思维不会产生高创新。

或:无需重要思考也会产生较高的创新。

5.     高度的创造力往往是由于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导致的。

6.     批判性思维的存在对创造力有所抑制。

或:在没有批判性思维存在的条件下,创造力才会发挥到最高水平。

7在放松的条件下,方可产生高创造力。

 

很喜欢这三句话。仔细揣摩,应该是有点收获的。做好的科学研究,需要开放的头脑,机敏的思维。总是思考问题,喜欢思考问题,有能力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喜欢突发奇想,有热情,有激情,有童心,这些都是做好科学的潜质。

 

偶然发现了当时给研究组写的几句话:

“一句话,会引起思考。

一句话,会改变自己固有的习惯和思维。

一句话,会有启发,有感悟。

多思考,勤思考,喜欢思考,才能享受到科学的乐趣,知识的乐趣,生活的乐趣。

思考,交流,感悟,很重要。有时候需要独处,有时候需要交流。

 做个有心人,你会过得快乐和充实。

智慧,思想,需要与他人分享,才有意义。

我们需要这样的氛围,需要这样的热情。

研究组有同学发起了每周的Q &A (问与答)。我感觉非常好,极其赞成和支持。希望大家给以支持。

试想,每周每个人都提不出一个科学问题来吗?对科学问题没有点思考吗?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随时记录自己的火花,乐于分享自己的火花。日积月累,看看是否有效果?会有哪些效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874355.html

上一篇:积德行善,不做断子绝孙的事情
下一篇:无知者无畏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35 姬扬 武夷山 郭向云 陈楷翰 张珑 李学宽 曹俊兴 李雄 李鑫 时志强 田云川 王修慧 贺海龙 徐耀 刘忠波 彭真明 赵美娣 程娟 梁洪泽 倪乐意 麻庭光 曾荣昌 李东风 褚昭明 刘立 刘全生 李宇斌 韦玉程 赵序茅 姚伟 艾丽根 王洪吉 wangqinling zjzhaokeqin gaoshannanka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