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nzhichao

博文

论朝阳市市名应该修改

已有 5866 次阅读 2015-3-4 21:14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段文化。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汉语言也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美国的地名有很多是什么New something,因为它曾是殖民地啊;还有的就是人名,因为重要历史人物能代表年轻的美国文化。我们中国的地名却很少是这样的。我们的首都北京,就是北面的京城,与南京相对,历史上溯到明成祖迁都北京。还有很多城市的名字是有韵味的。例如秦皇岛,那是秦始皇东巡之时经过的地方,这个名字历史相当悠久,而且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再如抚顺,这个名字历史只能上溯到明朝,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因为抚顺是明朝的东北边境,再向东向北就是女真人的地盘了。这个名字略有民族歧视的意思,但抚和顺都是希望致太平,是好字眼,因此清朝建立之后仍用此名不废。


    我大朝阳的名字也是有由来的。朝阳是乾隆皇帝赐名,出自《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有凤凰山,乾隆爷由此联想到诗句再赐以“朝阳”之名,足见他的想象力还是蛮丰富的。


   朝阳的名字虽然可以引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但是问题也很大。主要问题就是没有个性。全中国以朝阳命名的地理位置可不少呢,比较有名的如北京的朝阳区,长春的朝阳区。提起朝阳,很少能想到我大朝阳的。小朝阳们的风头都压过了我大朝阳,足见大朝阳的名字起得不好,不能让人的脑海里深刻建立从实地到名称的映射。


   既然我们说现有的名字不好,那总得找到一个更好的,否则是“除旧”而不“立新”,那大大的不好。更好的名字要么是曾经用过的名字,要么是重新起。咱们先看前者。


   朝阳历史上有很多名字。挑来拣去,最好的是两个:龙城和三座塔。事实上,今天朝阳市的两个区就叫龙城区和双塔区(三座塔变成双塔是因为有一座塔乾隆时就倒掉了)。

   龙城这个名字可是颇有知名度的呢。朝阳世称三燕古都,前燕,后燕,北燕以朝阳为都城的时候,名字就叫龙城。著名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主人公李广,也曾在朝阳市下辖的喀左县“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龙城中的龙字又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我大朝阳以中华龙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所以啊,以龙城命名朝阳确实不错。

    但龙城这个名字也有缺点。历史上卫青捣毁的匈奴龙城根本不是这个龙城,距此十万八千里。和别的地方重名,总是令人不太舒服的感觉。重名还容易给小朋友们学习中国历史造成困难。


   双塔的名字也不错呢。我大朝阳的北塔和南塔都是国宝。北塔里面出土了佛舍利。北塔雄伟庄重,每日都有很多信佛的善男信女烧香拜佛。

   但双塔之名也有缺点。我国历史上是佛教国家,塔遍地都是,很多地方都有名塔。所以叫双塔还是让国人不知道此地在哪。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龙城和双塔的名字虽好,却只适合做局部的地名,例如现在这样做区名,让本地人了解历史文化。而大朝阳作为一座城市,其整体的新名不适合采用双塔和龙城,而应该是原创的响亮的,能够打出去让更多的中国人民记得住的。


   我个人经过思考,认为有一个名字可能是适当的。那就是“凌阳”。

   中国文化里称山南水北为阳。很多带有“阳”的城市都因此命名,如辽阳(辽河),沈阳(浑河,古名沈水),洛阳(洛水),汉阳(汉江),襄阳,blabla。我大朝阳也是有河的,那就是大凌河。朝阳城区在大凌河的西北。大凌河是朝阳的母亲河,没有大凌河作为水源,朝阳是不可能建成一座城市的。因此啊,朝阳改名为凌阳于地理位置更贴切。


   朝阳命名为凌阳还可以与其他的城市建立联系。凌源(朝阳市代管县级市)在大凌河的源头,凌海(锦州市代管县级市)在大凌河入海处(因为大凌河下游分叉,河海不分)。现在大凌河中游又有了个凌阳。凌源——凌阳——凌海,方便记忆。

   “君住凌河头,我住凌河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凌河水。”


   大凌河以“凌”字命名,是因为大凌河上游偏北,下游偏南,春季下游先化,上游后化,因此冰凌顺河而下,故名大凌河。

   不过“凌”字不仅仅有冰凌之意。所谓“凌云壮志”,凌有高出的意思在里面。我大朝阳更名为凌阳,也有“比太阳还高”的意思。这个名字大气,豪迈。


   我不是朝阳市人大代表,也不是政协委员,没有权力提交提案。其实我丧失朝阳户口都已经12年了,仅有身份证上的“211302...”证明我是朝阳人。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得到有关部门关注,即使不能更改而能引发讨论,我也心满意足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1820-871955.html

上一篇:博望侯张骞
下一篇:小城故事多
收藏 IP: 106.39.90.*| 热度|

5 戴德昌 董侠 霍艾伦 杨正瓴 李方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