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精神,涉及到:第1原则,知道远少于不知道,探索未知而扩展知识;第2原则,推理预测提供检验的途径,实践的正反方法验证理论。
科学 – 复合系统,构件涉及到:1)直觉想象,2)逻辑思维,3)数学方法和4)实验技术等诸多方面,而结论却是知识、规律和公式,往往争论中西科学时,就没有关注过程与结果的区别和关联。
生物 – 复杂系统,构件涉及到:1)生物膜,2)染色体,3)信号传导和4)代谢链等,而结论却是遗传、发育与进化,常常探讨生物起源与进化时,就没有关注信息编制的组织与表达的调控过程。
其实,作为实践的经验与和知识的逻辑体系,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技术发明和方法创造的过程,其中,在阿拉伯形成的代数方程、化学器皿和医疗器械等,已经接近欧洲科学的雏形。
科学的历程:
人类起源,语言相同而文字演变,构成语言谱系,语言是文化意义,文字是符号形态,如同,人类的肤色不同,却是同一个人类物种。
1)中国-阿拉伯(代数、化学)-查理曼欧洲丝绸之路;2)欧洲–大航海和传教士,a)文艺复兴-大学建立,b)宗教改革-市场经济,c)启蒙运动-体制分立;3)美国-人工科学与II产业;4)中国–洋务运动与现代社会转型。
附、关于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是最早的数学模型方法,经络和穴位如同数学的点、物理学的刚体等概念,关键在于经络是否实体结构,可能是与胚胎发育相关的组织液腔或生理机能的针刺敏感点模型。假设有体积和直径就能够测量,就是尚没有技术测量或如同物理学的测不准,仍然是能够测量,必然存在一个针刺、按压等操作的适度空间,可能中医理论的学者尚没有考虑测量精确度的概念 - 或已经做了相关研究,例如,在大学时代,就想过测量皮肤触觉 - 2个感觉神经元末端之间的距离就是敏感间距。
一个可行的实验设计,确定敏感点的空间和边界:测量穴位周边的细胞群,中医的穴位有一个很确定的针刺坐标点,采用仪器和技术测量或观测周边的细胞类型,通过标记和分析,就可能探究是什么细胞参与了穴位的生理效应,例如,光遗传学的方法研究神经元分布等。
-(人类论:总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