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北京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已有 4848 次阅读 2015-2-5 00:0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北京居民的住房问题,几十年来,也真算是历经风雨。五十年代,在北京成为首都之后,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北京。这么多人的住房肯定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当时来北京的主要是到中央各单位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住房问题自然就是由各单位自行解决。在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时候,北京城里有些院落是从一些达官贵人那里没收来的,所以这些院落分配给这些人来居住,问题还不是很大。

当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也纷纷从外地来到北京。他们的住房主要是由企业自身建筑来解决。一些大专院校的教职工住房也是通过自身建设来解决的。当然,所谓自己建设也是由国家拨款做预算的。

北京城里的普通市民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有房的,他们的房子要么是在解放前或者刚解放时买的,要么是他们的祖上买的。他们这类居民的住房基本就没有问题。另一种是自己没房,需要租赁别人的房来住的,这样的人是多数。后来有了房管所,有些房子归房管所来管,房管所就有了分配住房的权力。这种分配无非也是出租。房管所管的房子也是从私人手里接过来的,特别是文革期间,很多私人的房子都交到房管所手里,自己不敢再自己占有。文革之后,这些从私人手里收过来的房子又都交还给了原来的房主。

五十年代之后,北京的人口还是越来越多。1958年,搞大跃进,各个企业都纷纷招工,城里的人不够招的,就到农村去招。招来的一大批工人,开始都是单身,住集体宿舍。后来没几年,就都陆续结婚成家。不是所有的工厂都有条件有能力建造住房来解决家属居住的问题。所以很多职工也只能到外面租房子住。

文革期间,几乎所有的住房建设都停顿下来了,而老百姓的人口却还一直在增长。孩子大了,要成家,没房怎么办?这时,在北京城里就兴起一股盖小房的风潮。不管哪儿有拆房子的,最先出现的一定是来搬运旧房拆下来的砖头的人群。人们推小车,拉三轮,再不济就用自行车。到被拆毁的废墟上搬砖头。整砖是最受欢迎的,但拆房嘛,能拆下来的整砖少之又少。次一点的是七分头,半头砖也是不错的选择。实在都没有,就是碎砖头块也要捡回来。当年北京人盖小房,能把碎砖头拼成一座小房的,那技术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这种碎砖头块又被称为“核桃块”。能拿核桃块把一座小房搭起来,真不是一般的技术。

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一时间战略的气氛很紧张。北京为了修环城地铁,就是今天的二环路和地铁二号线,把北京的城墙都拆了。老百姓几乎是欢呼着跑去抢城砖,搬回来自己盖小房。那阵子,几乎比较完整的城砖都被搬到老百姓自家的院子里,成了盖小房的主要建材。

七十年代之后,北京开始恢复建造住宅。但速度很慢。一般都是拆了一个地方就建起一堆住宅。前三门地区的住宅就是在拆除城墙后建起来的。后来又有了劲松和团结湖这样比较早期的居民小区。但大多数人的住房依然是越来越困难。院子里的小房越盖越多,院子就越来越不成个院子。有的院子,里面推着走一辆自行车都非常困难。一旦发生火险,消防车根本就非常绝望。

据当时了解北京城市住宅建设方面的人士说,按照北京当时住房的速度,北京居民的住房至少在七十年内是根本解决不了的。我听到这个说法,也非常绝望。要想住上一间条件差不多的过得去的住房,这辈子到底有没有希望都很难说了。

我当年成家,是厂里与房管所合作,房管所出地,厂里出钱,盖了几间平房。但只有一间归厂里分配,其他几间由房管所分配。我是那个得到这间平房的幸运者。当时厂里条件还不错,后来还盖了两座住宅楼,但每套住宅都要职工合住的。两室的单元房,一家住一间,那个不方便,那个别扭劲,经历过的人都会有很深的感觉。

改革开放之后,住房分配制度也改革了。国家开始鼓励居民买房。这其实就是大量回笼货币,以房养建,以建促房的一种手段。应该说,这种方式还是解决了不少问题的。大家日子好过点了,手里有点钱了,有能力买房了,这何乐而不为?

只是房价总是比人们期待的水平要高,买房的钱总是不那么显得富余,所以观望的人总是多数。而且自己收入增加了吧,那房价也蹭蹭地往上窜,总让人有望尘莫及的感觉。越等就越等不起,越等就越没有希望。

当年房地产商在鼓励人们买房时,经常用这么一个段子。说一个美国老太太,一个中国老太太。美国老太太用按揭贷款买了房,还贷还了几十年,临她去见上帝前,她说我一直住着自己的房子,现在总算把贷款还清了。而中国老太太一直攒钱,准备买房。等临终钱,钱攒够了,房也买上了,可是自己也要走了。房地产商用这样的段子来宣传,要想早点住上自己的房子,还是要用按揭贷款来买。

这样的段子也确实忽悠了不少人。其实,问题哪儿那么简单美好。还不起贷款的,银行就会把房子收回去,前面交的钱也都白交了。为什么欧洲人有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的住房,还不是担心万一收入不稳,白还了许多贷款,那房子还是落不下?而且,西方人不太喜欢只待在一个地方。他们喜欢在不同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另外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买了一套住房,等于背上一个蜗牛壳,多了一个累赘,不方便,不自在。

中国人并不想做房奴,但还是有不少人做了房奴,大约总跟愿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这样的观念有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谁也勉强不了谁。不过,在我看来,买不买房真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如果大家对生活有不同的见解,有那种愿意过着更为自由生活的意愿,喜欢在哪儿工作生活,就住在哪里。那就用不着买房,租房住有什么不好?既然买不起房,既然做房奴有那么多痛苦,那么为什么不能更潇洒一些呢?或许有人觉得希望留下一套产业。可是留下来又能如何?无非留给子女。其实真用得着吗?子女们难道不会希望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8176-865651.html

上一篇:工业文明的教育
下一篇:资本主义下的文明程度
收藏 IP: 114.250.74.*| 热度|

3 关法春 张永忠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