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老邪的水平,俺不是最佳人选,因为俺不是遥感专业的。 此外,俺也没时间去细致搜索考证遥感的历史进展,但作为用户,还是接触过该领域的一些学者专家, 也算是个大同行。谈点个人看法,一家之言,不对欢迎拍砖。
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相信没有任何人有疑问。遥感作为中大尺度数据采集的手段在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的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高的重要性。然而, 绝大多数人在谈论遥感的困难问题时仅仅局限在遥感研究本身,而没有涉及多学科的本质问题。地球环境和资源主要是大气,海洋和大陆。 由于大陆为人类提供了绝大多数食物和资源,人类活动,陆地环境和资源, 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是现在环境资源研究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对于遥感来说, 提供准确的数据也许是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比如,耕地面积,农业产量,灾害损失评估等等。这些都需要研究评估土壤植被大气的相互作用。 因此,土壤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是几个学科的研究前沿,这些学科包括气候变化,气象,土壤生态,环境化学,地球科学,遥感, 生态等等。由于遥感是大尺度评估地表植被状况强有力的工具,研究者自然而然地选择使用遥感。但遥感怎样才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地表植被状况呢?作为各种各样仪器测量方法的一种,遥感也分两个主要部分:传感和信号(图像)处理。首先,传感仪器(比如相机)发射信号(图像),然后传感仪器接收信号(或图像)。如果说怎样发射接受信号是遥感的硬件部分,那么怎样处理遥感信号(图像)本质上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同,但实际上更复杂, 需要更多的多学科合作。如果说计算机图像处理基本上是计算机本专业的事,遥感图像就是一风景照片,PS一下,高深点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小波过滤等等。但遥感图像处理多数就要涉及别的学科,比如地表植被的评估,对用户来说,风景照片是没有价值的,用户需要地表植被能够在空间和时间间隔细分种类和需要计算出 叶面积指数等等。
在70和80年代,怎样评估地表植被, 学界并没有共识,缺乏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的辐射传输植被模型也有问题, 比如叶子在空间中不是均匀分布的,对于树木而言,就有聚集的现象发生。 如此,老邪和Strahler利用几何投影关系,按照反射率不同,把遥感场景内的对象,化成不同组分,计算在不同视角下各组分所占比例,最终加权得到场景的辐射亮度。提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 [1,2]。这是一种评估叶面积系数不同于辐射模型的新方法,克服了辐射模型的一些弱点。确实地,这是一种对复杂叶面积问题的经验和简化处理,与老邪强调简单性原则是一致的。 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现在看来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几何投影关系。就像牛顿的苹果,简单到现在的高中生都会。但凡事别人做出来都是容易的,所以容易不容易要在别人做出来前判断,也就是为什么成果评价注重创新性。 成果评估者需要识货,要有基本的欣赏成果的水平。
成果评价的另两个关键指标是重要性和严谨性。重要性主要是指对领域的有用性,能够产生新知识,能促进领域发展或者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严谨性主要是指方法上的正确和可靠,结果上的有效和可重现。 老邪的模型已经发表三十年,经过了许多实践的检验,说严谨是一点不过分的(尽管也有学者质疑)。 注意,简化过程所产生的问题并不就是严谨性问题,既然我们称为模型, 那就是真实世界问题的简化, 所以任何模型都有简化。高手与低手的区别就在于高手知道怎样在真实和简化间找到平衡点。成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不仅体现在发表时的反应(新闻效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发表后10年20 年后是否仍然是有用的。为此,我刚google 一下老邪两篇论文的近期引用,第1 篇论文2014 年后仍然有14次引用, 第2 篇论文2014 年后仍然有32次引用, 大陆外的他引大约占一半(另一半全中文名的老邪也几乎没有挂名,假定全为北师大的)。能在20-30年后仍然有这样的引用,其有用性是不用质疑的。 因此, 老邪的成果满足高水平成果的三个指标:新颖性,重要性和严谨性。 这在国内学者中,有多少能达到这种层次的?可以说是极少。
到老邪这种层次的学者,靠数SCI论文数和引用数来评价,俺是有疑问,也是应该讨论的。各位也许去数数张益唐的SCI数和引用如何?即使是同在遥感领域数数也是荒谬的。比如遥感有很多分支领域,搞海洋遥感的, 搞陆面遥感的等等,但有任何可比性吗?一个搞海洋遥感的比搞陆地遥感的发表多,引用多,就能比搞陆地遥感的水平高?当然,如果有一个统一的海面和陆面遥感模型,那就是一个能覆盖了海面和陆面的普适性模型,大大超过了现有模型的应用范围。不用说,这种学者就可以称为全遥感领域的NO1。然而, 这种普适性模型还不存在。即使是局限在陆面遥感普适性模型开发,也还有很长路要走(参见我和老邪的讨论)。退一步说, 即使与老邪搞一样的方向,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提出比老人更好的模型,也不能否认老邪模型的贡献。国内遥感领域的学者中,SCI数多于老邪的还真有些,但是否就达到老邪的层次?水平评价其实非常简单,一流学者就是该学者是否曾经达到过该领域方向的最高水平。 张益唐凭一篇论文就奠定了他的地位!
老邪的观点基本可以包括在三个方面: 混合元,尺度效应,趋势面。老邪的这三个方面问题本质上是多尺度问题(参考老邪博文后的讨论)。由于网上不是正式的学术讨论,必然忽略或遗漏了许多细节。老邪的基本点是很清楚的,俺不清楚有多少人看懂了我和老邪的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本质讨论,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这点上,俺是基本赞同老邪。俺不清楚别人怎么定义好导师,要是俺,俺就喜欢跟高手玩,跟高手学,高手 就是对领域前沿的把握,知识可以自己学,但思想需要碰撞才能出火花。俺觉得,学生能有老邪这样的导师,能够直接进入领域的前沿,是幸运!正确的方向,比奖学金翻倍要重要的多。
老邪回国的得失,怎么评价,不同的人不同的位子,就有不同的观点,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国际上互相竞争引进人才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是市场决定的价格。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就应该有高待遇,而不是靠人才的爱国做奉献。在怎么引进的方式方法或者说制度上,也许有许多需要讨论地方。俺本人就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强资助的引才计划的16个讲习教授之一,可以说是加拿大人才计划的受益者。在英国,每次研究评估(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199-660424.html),各大学就会招兵买马,就会给优越的条件,如果说成果跟人走比较虚,那么思想跟人走是实打实的。只要你有本事,谁管你是否爱国和绿卡什么的。有谁管爱因斯坦有几个国籍吗?爱因斯坦到普林斯顿,就是普林斯顿的!他的思想理念就会影响普林斯顿这个环境。不管老邪当时是如何想的,老邪到北师大,受益最多的是北师大的学生,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高手,就会或多或少受老邪思想上,方法上,见识上的影响,这能用钱来衡量吗?北师大的得益最多排在第2 位,发展了一个学科方向和队伍。老邪走了,老邪带出的队伍还在,学科还在,世上有比引进人才更便宜的买卖吗? 有人对老邪脚踩几只船,认为受益不小,是大赢家。俺是看不出来,老邪受了多少益?即使是老邪由此受益,俺也认为他应该,他值!但老邪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留下的是学科,队伍,思想和理念! 当然,对有些人来说,也许认为花如此代价引进不值,也可以理解。
不象博导,院士,那是评出来的,俺不知道大师的标准是怎么定义的?在俺的脑袋里,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有杰出的学术贡献,在领域内有国际声誉,有远见卓识,能预测引领一个方向或领域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改变或发展,就是大师。
[1] LI, X., and STRAHLER, A.H., 1985, 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 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GE-23 (5): 705-721.
[2] Xiaowen Li and Alan H. Strahler. Geome tric-Op tical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Modeling of the Discrete Crown Vegetation Canopy: Effect of Crown Shape and Mutual Shadow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30, NO. 2, MARCH 199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